一對并肩生長的樹,一棵沒抵住惡劣的環(huán)境而干枯,一棵頑強地挺了過來,密密麻麻的枝丫即將在春天發(fā)芽
■各地都有成熟林與過熟林
其實,早在1992年、1994年,袁妙枝就對450畝即將進入衰老期的防護林進行了大膽更新嘗試,齊地皮伐樹,挖起樹根對林地進行懸耕,斷根造樹(樹根發(fā)芽長出幼苗)。如今,斷根造樹的兩片林是袁妙枝的杰作,已經成林。
以前有了成功經驗,現在接著再對防護林進行更新不就可以了?王進煥說:“2003年國家出臺政策,除了修路等需要,原則上不得砍伐防護林,而且,防護林的砍伐手續(xù),縣、市、省三級林業(yè)部門無權審批。如涉及更新樹木以及砍伐,必須由國家林業(yè)部門批準,否則,砍伐初衷再好,也會被定性為盜伐!
“三北防護林”被國家列為公益林。袁妙枝認為,在林業(yè)的后續(xù)產業(yè)投入上,還需要國家繼續(xù)投資,吸引民間力量還面臨一些困難。從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上分析,投入經濟林,比如嫁接優(yōu)良的果木,能給群眾帶來直接的效益,而投入公益林,群眾看不到直接的效益,很難調動起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這也是目前林業(yè)后續(xù)產業(yè)投入欠缺的原因之一。
袁妙枝說,她曾經沿“三北防護林帶”,從內蒙古到張北壩上進行實地調研,發(fā)現各地都存在成熟林和過熟林現象。
防護林一天天衰老,哪片林枯死現象嚴重,哪片林帶已斷,袁妙枝心里都有數。在奔走呼號的同時,57歲的她依然一有時間便騎上那輛跟隨了她多年的老式二八自行車來到林地,看看那些伴隨她成長的“伙伴”、那些傾注她心血的“孩子”。(河北青年報記者李英強/文 記者崔靖/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