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袁妙枝又一次走進守護了36年的張北防護林,看著一個個樹樁和一些即將枯死的樹木,許久沉默
汽車駛出張家口張北縣城,沿245省道北上,不久便有成片的樹林從公路兩側沖入視線。
“樹頭光禿禿的,都是死了的;僅有主干沒有枝干的,也是死樹。到處都是老化枯死的樹�!�3月18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張北縣張北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站站長袁妙枝指著無邊的樹林說。行走在林地間,她不時俯身撫摸著一個個樹樁,光禿禿矗立著的樹干,樹皮上布滿裂口,手輕輕一撕便嘩啦嘩啦大片脫落。一些枯樹被大風刮斷,不久便會被拾柴的村民撿走。
這些樹木屬于張北防護林,也是大名鼎鼎的“三北防護林”的一部分,大多數(shù)是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種植的。在十年九旱的惡劣氣候下,在壩上肆虐的風沙考驗下,60萬畝防護林像孩子一樣誕生,在人們的艱辛養(yǎng)護下長大,茂盛,防風固沙保護農田、牧場,又不知不覺地開始衰老了。
守護這些防護林36年的袁妙枝心痛不已,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提交建議,張北防護林已出現(xiàn)衰死現(xiàn)象,再得不到治理,防護林守護的良田和牧場將再次面臨風沙的威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