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掏糞工
他們默默踐行“臟了我一人 干凈千萬家”的奉獻精神
●今日出鏡
掏糞工
●采訪動機
扁擔、糞桶、舀勺,干活兒的工具。
橋西環(huán)衛(wèi)大隊清掏班,每當城市步入深夜,他們便開始挑燈夜戰(zhàn),默默踐行“臟了我一人 干凈千萬家”的奉獻精神。
凌晨一點多,清掏班齊師傅上班路上。
“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碧崞疬@句話,你能想到的是什么?沒錯,他們就是掏糞工。
或許你并不知道,在石家莊還有這么一群人,每當城市步入深夜,他們便開始挑燈夜戰(zhàn)。
吳樹秋正在掏糞。
石家莊市橋西區(qū)仍存有100多座旱廁,每天產(chǎn)生糞便近4噸,就是這些城市最后的掏糞工,不論刮風下雨還是逢年過節(jié),每天趕在清晨前一擔擔挑出來,確保石家莊“最后胡同”里的居民一早起來能夠正常如廁。
勞動者的微笑。
哪里該掏糞,不用人來找,他們總是主動去。不管坑外多亂,不管坑底多深,他們都想方設(shè)法掏干掃凈。茅坑里掉進了磚頭瓦塊,他們就彎下腰去,用手一塊塊地揀出來。
將糞便倒入糞罐里。
吳樹秋,今年57歲,橋西環(huán)衛(wèi)大隊清掏班班長,從部隊退役后他就一直堅守在清掏工作的第一線,如今已經(jīng)過去了37年,他為全班做出了榜樣,默默踐行“臟了我一人,干凈千萬家”的奉獻精神。
你們辛苦啦!一位居民感謝。
橋西環(huán)衛(wèi)大隊清掏班以實際行動詮釋與實踐著“時傳祥精神”。隨著城市快速發(fā)展,旱廁逐漸離我們遠去,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傳統(tǒng)掏糞工將從這座城市中消失,但是只要旱廁存在一天,他們就會堅守一天……
●記者手記
銘記一生
如果不是親臨現(xiàn)場,我永遠無法體會到“一人臟換來萬家凈”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昨日凌晨2時30分,城市已經(jīng)陷入一片沉寂,在保晉南街的胡同里,一名清掏工人正在用扁擔挑著兩個盛滿糞便的大桶,手拿著舀勺,從廁所走出來。吸糞車就停在街口。我離著這個吸糞車還有100余米,就能明顯地聞到一股讓人難以忍受的惡臭,但是這些挑著糞桶的掏糞工來到吸糞車旁,將糞便倒入糞罐里。
即便是已經(jīng)將糞便倒入車中,但是掏糞工身上的衣服,還有糞桶都一直傳出陣陣惡臭,幾名掏糞工卻沒有一絲嫌棄,轉(zhuǎn)而投入到下一個旱廁當中工作。吳樹秋告訴我,他在這個崗位已經(jīng)堅守了37年。短短的3個小時,我在現(xiàn)場不但體會到了他們的辛苦,還有看到了他們對職業(yè)的恪守。這一次采訪足以讓我銘記一生,請為我們身邊的“時傳祥”點贊!(文/圖首席記者李青)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