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家寶藏本周四亮相省會
在河北博物院對公眾免費開放 展期至明年3月16日
足不出莊領(lǐng)略俄羅斯國家寶藏的風采!12月21日,“走進帝俄時代——俄羅斯彼得霍夫國家博物館藏文物特展”將在河北博物院北區(qū)二樓16號、9號展廳對公眾開放,來自俄羅斯彼得霍夫國家博物館的243件(套)重量級文物,將帶石家莊人了解神秘悠遠而博大精深的俄羅斯歷史文化。展覽將展至2018年3月16日,免費向公眾開放。
12月21日,“走進帝俄時代——俄羅斯彼得霍夫國家博物館藏文物特展”將在河北博物院對公眾開放。展覽將展至2018年3月16日,免費向公眾開放。圖為俄方工作人員正在布展。記者郄磊攝
造型特異的自行車。記者郄磊攝
擺放整齊的藏品。記者郄磊攝
展覽
走進展廳猶如置身俄羅斯皇家宮殿
俄羅斯彼得霍夫國家博物館就是大名鼎鼎的彼得夏宮,位于俄羅斯圣彼得堡郊外,是彼得大帝于18世紀初建造的皇家濱海行宮,也是羅曼諾夫王朝歷代沙皇最為主要的夏季行宮,更是珍藏著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最具代表性藝術(shù)品的殿堂。
河北與俄羅斯之間的文化交流在2017年結(jié)出豐碩成果,俄羅斯——河北文化周今年5月在莫斯科舉行。如今受河北博物院邀請,俄羅斯彼得霍夫國家博物館精選館藏243件(套)文物藝術(shù)品,包括肖像畫、藝術(shù)收藏、家具器皿、服飾典籍、娛樂用具等,講述帝俄時代兩百年間羅曼諾夫王朝的興衰榮辱,俄羅斯宮廷生活的奢華精致,以及沙俄皇室的恩怨情仇。
昨天記者趕到省博后看到,來自俄羅斯的工作人員正與省博相關(guān)人士緊張布展。連接16號和9號展廳間的長廊噴繪了巨幅壁畫,有金碧輝煌的階梯噴泉、構(gòu)思精巧的園林以及白色雕像等,還搭配窗簾和柱子等造型,行走其間仿佛置身于俄羅斯圣彼得堡的彼得夏宮。
此前本報曾刊發(fā)過彼得夏宮文物即將亮相石家莊的消息,引發(fā)諸多讀者的期待。此前該展覽相繼在成都、貴陽展出,引發(fā)極大轟動。
搶眼
彼得大帝是個“造船控”
很多中國人在世界史上看到過彼得大帝(1672—1725)的事跡,他是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沙皇,他令俄羅斯從封閉落后的內(nèi)陸國家躋身歐洲強國之列。本次俄羅斯彼得霍夫國家博物館藏文物特展就有不少與他相關(guān)的珍品,其中就有件重磅文物——彼得一世的船只模型。
昨天記者在展廳第一眼看到這件展品時,覺得它非常小巧,殊不知這件模型大有來歷。彼得大帝是個“造船控”,親自辦起第一所航海學校,建立了俄國歷史上第一支艦隊。為盡快掌握造船技術(shù),彼得大帝曾喬裝成普通人到荷蘭學造船,掌握了造船的技術(shù)。此次展出的船只模型制成于1754年,再現(xiàn)了17至18世紀之交的荷蘭海上帆船風貌。當時為了給俄羅斯海軍培養(yǎng)各種訓練有素的年輕水手和軍官,沙皇用小船訓練水手。1713年這些輕型小艇歸入了由彼得一世創(chuàng)立的涅瓦艦隊,該艦隊也包括沙皇的四艘私人小艇。為紀念彼得一世對海輪的熱情,這艘迷你銀制小艇被保存在彼得夏宮的海上皇家住所。
●女皇御用寶座來了
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的寶座是此次參展的重量級文物之一。該寶座制作于1760年,靠背頂部刻有俄羅斯帝國的王位標識,由圓形和十字架組成的俄羅斯帝國皇冠,帶旋渦花飾,中間刻有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標識,由交錯的字母“I” (代表女皇)、字母“E”(代表葉卡捷琳娜)和“II”(二世)組成。這件寶座不僅展現(xiàn)了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尊貴地位,也反映了俄羅斯當時高超的制作工藝。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德國安哈爾特·查爾布斯特親王之女,同時也是俄羅斯留里克王朝特維爾大公后裔。她遠嫁到俄羅斯后,與丈夫彼得三世的婚姻并不幸福,愛情失意的她進行各種學習提升能力,1762年通過政變正式即位。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30多年間,俄羅斯帝國飛速發(fā)展。
本次展覽與葉卡捷琳娜二世有關(guān)的文物還有名畫《鏡子前的葉卡捷琳娜二世》等,都是這位普魯士一小國公主最終成長為一代女皇的重要見證。
●沙皇國璽請巧匠制造
中國皇帝有玉璽,俄羅斯皇帝也有國璽。此次展覽中就有一枚國璽,它是尼古拉一世(1796—1855)的私人藏品。19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尼科爾斯&普林柯公司以及它的“英國商店”在圣彼得堡的貴族圈中受到歡迎。尼古拉斯一世很喜歡在這里為家人挑選禮物。應(yīng)尼古拉一世之命,著名的金匠和珠寶匠塞謬爾制作了這個印有“coat-of-arms”的印章。從19世紀中葉開始,印章及盒子被保存在彼得夏宮尼古拉一世的宮殿中。這枚國璽是藍鋼材質(zhì),刻有帝國皇冠及俄羅斯帝國的盾形紋章,鑲嵌金邊,梨形手柄由象牙制成。
●夏宮珍藏油畫里故事多
俄羅斯文學和藝術(shù)享譽世界,油畫就是其中之一。本次展覽中的60余幅油畫是夏宮藏品里價值較高的一部分。其中就有《彼得一世肖像》《怒海之帆》《大宮殿》等!侗说靡皇佬は瘛分械谋说么蟮叟宕髦グ驳卖攧渍屡c肩帶;《怒海之帆》展現(xiàn)了俄羅斯人對海洋的熱愛,作者艾瓦佐夫斯基出身貧困,由于極具藝術(shù)天賦成為沙皇尼古拉一世最鐘愛的藝術(shù)家之一;《大宮殿》描繪夏宮的主要建筑之一“蒙普萊西爾宮”,俄文意為“我的歡樂”,彼得一世親自設(shè)計了蒙普萊西爾宮,晚年長住于此。葉卡捷琳娜二世曾對這里進行翻新,還裝修了兩間中國式書房。
回放
彼得大帝參與夏宮選址和修建
彼得夏宮是彼得大帝于18世紀初創(chuàng)建的濱海行宮。這座宮殿主要作為沙皇的夏季行宮,為了與俄羅斯的冬宮對應(yīng),人們往往將之直接稱為夏宮。
從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彼得大帝以暴風驟雨般的改革,使俄羅斯躋身歐洲強國之列。1700年,彼得大帝發(fā)動了長達21年的大北方戰(zhàn)爭,徹底打通俄羅斯與西歐交流的窗口。之后他決定修建一座比歐洲任何一座宮殿都要豪華的郊外行宮,這就是彼得夏宮。
夏宮坐落在圣彼得堡西南約30公里處的芬蘭灣之畔,風景優(yōu)美。為了建造這座宮殿,彼得大帝親身參與工程籌劃,他不僅確定了夏宮的選址,還修改了大量圖紙,甚至到現(xiàn)場指導工程建設(shè)。彼得大帝當時邀請了來自法國和意大利的優(yōu)秀建筑師、工匠,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僅僅10年彼得大帝就實現(xiàn)了他的期望,富麗恢宏的大宮殿附近有金碧輝煌的階梯噴泉,玲瓏別致的小型宮殿點綴在精巧設(shè)計的園林之中,夏宮被當時的人們視作繼圣彼得堡后的另一個奇跡。夏宮所蘊含的歐洲風情和奢華裝潢,讓它獲得了“俄羅斯的凡爾賽宮”的美譽,是俄羅斯文化與西歐文化交融的結(jié)晶,二戰(zhàn)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記者黃鎣)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