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靈壽縣陳莊鎮(zhèn)李家溝雖然緊鄰橫山嶺水庫,卻因地勢高,吃水、澆地成了困擾村民長達半個世紀的難題。十里八鄉(xiāng)的人稱它是“旱嶺崗”,姑娘們都躲著這個村不嫁。近兩年李家溝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新變化,65米的深水井打上了,兩千米的管道鋪設到各家各戶地頭,全村人終于告別了靠天吃飯的日子。如今,這個村還謀劃著搞蔬菜大棚和食用菌種植,而托起小村莊綠色夢想的卻是村里雙目幾近失明、雙手殘缺的殘疾人張晉太。
修渠引水
“旱嶺崗”摘了帽
靈壽縣陳莊鎮(zhèn)李家溝自然村,是個有著140多口村民的貧困村,坐落于橫山嶺水庫旁,耕地130多畝。從行政區(qū)劃上,它是隸屬張家臺村的一個生產小組。
4月下旬,記者在村口看到一位村民正甩著胳膊沿著新水渠在田間穿行。村民石秀萍說,那個人就是他們的小組長張晉太,這條水渠也是他帶頭修的!皬乃┕ら_始,他每天都會穿行在地里,眼神不好的他無數次摔倒,又都爬起來,繼續(xù)向前走,鄉(xiāng)親們都知道他為的是能趕在旱季來臨前讓村民們用上水庫的水,讓今年的莊稼不再受旱。”石秀萍說。
記者追上去才發(fā)現(xiàn),甩著胳膊的張晉太沒有雙手,眼睛也瞇成了一條縫!八⻊倓傇囘^水,我想再檢查一遍!睆垥x太說,這條水渠從水庫邊一直引到村中,全長450米的水渠,并且還鋪設了兩千多米的管道,有了這條渠全村85%的耕地就都能澆上水了。
村民李營花說,他們村幾乎全部是旱地,前年大旱,莊稼幾近絕收。“即便趕上好年景,一畝地最多也只能收700斤玉米。有了渠今年畝產有望超千斤!崩顮I花說,“旱嶺崗”的帽子他們村戴了半個多世紀,這次也終于可以摘掉了。
奔波立項
殘疾漢子用行動報恩
37年前一場意外,張晉太被炸掉了雙手,眼睛也被炸成了一級傷殘,再近也只能看到一個人影。重度殘疾的他一個人生活,成了村里的五保戶!盁o數次找不到回家的路,是好心的村民送我回家;去地里放牛牛跑了,鄉(xiāng)親們會跑上幾里路幫我找回;要去附近村趕集買生活用品,也是鄉(xiāng)親們陪著我,幫我付錢!睆垥x太說,這些年不僅有國家的補貼,還有鄉(xiāng)親們無微不至的照顧,用行動來回報鄉(xiāng)親是他藏了多年的一樁心事。
2013年3月,張晉太被村民推薦全票當選了小組長后,便開始著手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屢屢只身一人前往縣城爭取項目。
眼睛看不清路,好幾次過路口他險些被車撞到;有時著急趕車,他常常一天吃不上一口飯、喝不到一口水。鄉(xiāng)親們看著心疼,開始輪流陪著張晉太到縣城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反映情況、申請項目。
深一腳淺一腳,跑了十多趟,張晉太的執(zhí)著感動了與他接觸過的每一個單位。隨后,他不僅成功申請到了65米深水井項目,還在縣供電局的幫助下,給村里引來了高壓線,又給村里添置了兩臺變壓器。
綠色種植
托起貧困村的致富夢
吃水的問題解決了,電力設備也有了,灌溉又成了張晉太的心頭事。于是,他又找到了縣扶貧辦,爭取到了鋪設管道和修建水渠的灌溉項目。
如今,李家溝的基礎設施完善了,駐張家臺村的精準扶貧工作組正和他商量著準備依托水庫邊的生態(tài)資源,發(fā)展蔬菜大棚和食用菌的種植!案惴N植,涉及到占地和投資,窮怕了的鄉(xiāng)親們肯定有人接受不了,我已經決定把自家的責任田拿出來做種植試驗田。”張晉太說,貧困村實現(xiàn)從“輸血”向“造血”轉變,就必須要發(fā)展綠色種植項目,這是他們全村人共同的夢想。
隨后,記者從新華區(qū)人民檢察院駐張家臺村的精準扶貧工作組了解到,目前,他們已經聯(lián)系了省農科院,準備近期請專家進行實地考察,找出一條適合當地發(fā)展的道路,盡快實現(xiàn)脫貧致富。(記者董 昌 通訊員 段國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