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整理盆花。陳曉東 攝
長城網(wǎng)張家口4月29日電(通訊員費璠 閆宗春 記者張世豪)出生前,車禍奪走父親的生命,母親身受重傷;出生后,母親離開貧困的家庭。從此以后,小蒙樾就與爺爺奶奶在宣化區(qū)泥河子村相依為命,至今已經(jīng)17年了。
奶奶年輕時患有重度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常年的病痛導致雙腿變形,并喪失了勞動能力,一家老小的生計靠爺爺種地;冬天地里沒活了,爺爺就進城打零工補貼家用,直到2013年去世。
“樾兒這孩子孝順、懂事,知道心疼人。”小蒙樾的奶奶告訴記者。
踩在小板凳上炒菜做飯
據(jù)村里人介紹,當其他人家的孩子還在享受父母的寵愛時,蒙樾就能夠獨自上街買菜,為家里做飯了。“個頭沒有灶臺高,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做飯,摔了好多次從沒喊過疼。”奶奶說著說著眼中就閃起了淚光。
做飯、洗碗、洗衣服、打掃屋子;劈柴、提水、砸煤塊……8歲的蒙樾,已經(jīng)幫著奶奶把家里家外的活操持得井井有條了。“從小就沒有父母,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我就是家里的‘頂梁柱’,盡可能多的幫他們分擔家務(wù)活,不讓他們受苦受累。”蒙樾告訴記者。
在老師和同學眼里,蒙樾勤奮刻苦、上進努力,學習成績優(yōu)異,可總是來去匆匆。放學后,她總是一路小跑趕回家為爺爺奶奶做飯;晚飯后,她還會幫奶奶按摩雙腿,緩解疼痛;夜靜后,她才拿出書包,認真寫作業(yè)。
照顧生病的爺爺
“最開心的是什么事?”
“放學回家喊‘爺、奶’,聽見他們高興地應答,看見他們每天健健康康樂樂呵呵。”說話間,蒙樾有些哽咽,2013年爺爺因患腦癌去世。
這一年,是蒙樾和爺爺奶奶最困難的一年。爺爺臥病在床,靠藥物維持生命;家里沒有了經(jīng)濟來源,昂貴的藥費讓本就困難的家庭一貧如洗。蒙樾就背著奶奶不吃早點,不買零食,把省下的錢給爺爺買好吃的。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蒙樾因營養(yǎng)不良顯的十分消瘦。
早上,蒙樾不到6點就起床了,幫奶奶做早飯,給爺爺穿衣服、洗臉、喂飯。傍晚,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趴到爺爺面前,輕輕地呼喚爺爺。吃飯時,蒙樾會把做好的飯一勺一勺喂到爺爺嘴里;有時爺爺還會吐,一頓飯要吐三四回,蒙樾總是等把爺爺吐的東西收拾好才安心吃飯。
爺爺失去意識后,大小便也只能在床上解決。蒙樾給爺爺接屎倒尿,擦洗全身,翻身按摩,從不嫌臟和臭,沒有一句怨言,直到最后一刻。
為了照顧奶奶,放棄了大學夢
2014年,蒙樾放棄了讀大學的機會來到當?shù)匾凰毥讨行膶W習。“社會上的好心人資助我讀完高中,可大學的學費怎么辦,如果讀中專,學一個對口專業(yè),畢業(yè)后就能直接就業(yè),這樣就能養(yǎng)活我自己和奶奶了。”
學校離家并不算遠,但因為是寄宿制學校,不能每天跑校。蒙樾擔心奶奶一人在家無法照顧自己,便和學校申請了每天回家照顧奶奶;奶奶擔心孫女回家要經(jīng)過鐵道,不安全,執(zhí)意不讓孫女每天回家。為了不讓老人家擔心,蒙樾不再堅持天天往返于學校和家,但每天都給奶奶打電話。
第一學年的課程多,蒙樾回家的次數(shù)少。一次回家后,發(fā)現(xiàn)奶奶的眼神沒以前好了。在蒙樾的堅持下,孫女帶著奶奶去了眼科醫(yī)院檢查,診斷結(jié)果是玻璃體混濁。大夫說:幸虧及時診察,否則眼睛可能會失明。
蒙樾長呼一口氣,總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她不顧奶奶反對跟學校請了幾天假,在家照顧老人,為她點眼藥,做好吃的。
談到未來的愿望時,蒙樾說:“我讀的幼教專業(yè)能讓我拾起小時候唱歌、跳舞的愛好,又能學到更多的知識,開拓視野,以后有了本事,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幫助更多的人。”
相關(guān)新聞:
“貫徹十九大文藝進萬家”迎新年交響音樂會在張家口下花園區(qū)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