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過去,曾經的懵懂少年已各有成績。回望那段特殊的青春歲月,韓麗萍告訴記者,“特別想對工廠說感恩,想對我們的國家說聲謝謝!”
7月23日清晨的一場陣雨讓空氣中彌漫著靄靄霧氣,面對記者,韓麗萍回憶著當年天塌地陷的場景:“那時候,我不到12歲,一家5口中4人遇難。我被埋了3天,是被解放軍救出的。可能是當時年紀太小,我?guī)缀跬浟吮瘋涂謶郑∠笾兄皇且坏浪{光過后一切都變了,我成了孤兒!
韓麗萍回首往事時已經沒有了太多傷痛,她的成長故事里并不全是悲傷。
據原唐山機車車輛廠大事記記載,唐山大地震后,該廠錄用786名震亡職工子女,對其中年齡較小的110人送工廠中學學習文化。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這些孩子看到了一線曙光。
韓麗萍就是其中的一個。1977年11月,13歲的她和許多同齡人陸續(xù)走進工廠的大門,眼前一片廢墟。工廠還給孩子們安了家,老師傅們幫著運家具,拉劈柴。韓麗萍說:“師傅像我們的父母,洗衣、做飯、談心,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們!
韓麗萍是帶著工資、全脫產上的學。韓麗萍回憶:“廠里對我們非常照顧,建食堂,買書本,提供餐補,有時還發(fā)肉發(fā)魚,各種福利待遇和其他職工是一樣的。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里,我們的生活條件算是‘優(yōu)越’了!
在那個特殊的時期,一個特殊的群體,享受著特殊的政策。韓麗萍在學校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學業(yè),后來又考上中專。韓麗萍笑稱:“在那個時代,這也算高學歷了!痹谔粕酱蟮卣15周年的時候,工廠曾針對孤兒的成長成才情況做過統計。當時,已有68名孤兒獲大專文憑,26名孤兒入黨,30名孤兒當上班組長。
韓麗萍說:“我們和工廠職工一樣晉升工資,到高二時,我每月工資38.9元,相當于當時的二級工。”回想起這些災難中的溫暖、不幸中的萬幸,韓麗萍充滿深情,“工廠和國家的養(yǎng)育之恩,我一生難忘!
如今,這些孩子有的考上博士,出國留學;有的留守下來,成為工廠高管、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成為新唐山的建設者和見證者。
張東義今年54歲,進廠近40年,現在是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鋼結構分廠技術指導,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等稱號,是享受國務院特種津貼待遇的高級藍領。談起自己參與制造的高速動車組飛馳在中國的高鐵線上時,張東義娓娓述說著他的工匠之路:“當年,我先跟著師傅學了兩年,感到知識不夠,又回到學校繼續(xù)上學,而且?guī)еべY。地震浩劫中,是工廠給了我希望,培養(yǎng)了我,才有了我的今天!
2000年前后,工廠的發(fā)展一度走到谷底。當時,一位老板看中張東義的技術,開出高薪!凹依镌匐y,我也不能離開!
重生之后的唐山人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堅守。張東義說:“父母希望我們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我們做到了。我想,這是對逝去親人最好的告慰,是對工廠和國家感恩最好的表達。”
40年,又是一個新里程。韓麗萍經常和當年一起進廠的同學們聚會,也常在微信群里曬各自的幸福生活,聊那一代人的青春記憶。感恩,是他們致青春的關鍵詞。(記者 徐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