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wǎng)唐山6月23日電(裴建偉 王巖軍 記者 金宗明)“每年這一天,無論是在外務工的年輕人還是遠嫁的姑娘,都會從四面八方趕回家鄉(xiāng)團聚,比春節(jié)還要熱鬧。”樂亭縣大相各莊鄉(xiāng)馬燒紙莊村村民史潤國談及本村的“豐收節(jié)”興奮不已。
6月的馬燒紙莊,節(jié)日氣氛撲面而來,殺豬,分肉,扭秧歌,看歌舞,空氣里彌漫著豐收的味道……
“別人高高興興過春節(jié)時,正是我們桃農最忙的時候。”馬燒紙莊村支書馬曉波說,“自2009年,鮮桃全部賣完后,每年6月18日,村里都張羅著給大伙過‘豐收節(jié)’,扭上一個月的大秧歌,補上‘春節(jié)’的遺憾。”
馬燒紙莊是設施桃專業(yè)村,種植設施桃的歷史可追溯到1997年。當時,樂亭的設施農業(yè)尚處于萌芽階段,敢于嘗鮮的馬燒紙莊人率先在溫室大棚內栽起了桃樹。因為沒有經(jīng)驗,他們沒少“栽跟頭”,甚至遭遇過幾近絕產(chǎn)的尷尬。
樂亭縣委縣政府及時伸出了援手,派出農藝師蹲點授課,手把手傳技藝,面對面做指導。“沒想到從扣棚、栽樹,到剪枝、嫁接,還有那么多講究。農藝師幫了我們大忙,救活了鮮桃,也救活了桃農。如今,大伙兒擺弄設施桃‘順了手’,個個都是技術能人。”馬曉波介紹。
風雨過后見彩虹。經(jīng)過幾年的摸索,馬燒紙莊設施桃走出了困境,變得“一發(fā)不可收拾”,逐漸形成了規(guī)模,2015年全村設施桃總面積近2000畝。據(jù)了解該村目前種植設施桃的各類棚室達1000多座,每戶少則5-6座,多則20來座,成為馬燒紙莊的支柱產(chǎn)業(yè),而那些讓人垂涎欲滴的鮮桃則成了一顆顆待摘的“紅寶石”。
把這些醉人的“紅寶石”變成吸引眼球的鈔票,銷路必須打開。“聽說將鮮桃拉到北京去賣,每斤能多賺1-2毛錢。”馬燒紙莊的桃農坐不住了,自己給自己當起了“桃經(jīng)紀”,由馬曉波、黃自光、宋淑東牽頭成立了“自光果蔬專業(yè)合作社”,去北京闖市場!
“剛到北京,人生地不熟,貨不被認可,桃沒少扔。”談起“鮮桃進京記”,黃自光眼淚直流。真金不怕火煉!因為馬燒紙莊鮮桃的品相和口感比較好,最終在北京瑞興隆市場站穩(wěn)了腳,當年就銷售了300噸,為此北京瑞興隆市場總經(jīng)理楊清華親自送來橫幅表示祝賀。
如今,馬燒紙莊鮮桃在北京成了搶手貨,每天三大車鮮桃2小時內就會銷售一空,還有很多客商怕?lián)尣坏绞,提前下了訂單?/p>
據(jù)介紹,3至6月是鮮桃銷售旺季,隨著每天2.5萬斤鮮桃發(fā)往北京,馬燒紙莊鮮桃成為北京瑞興隆市場一塊響當當?shù)慕鹱终信啤?ldquo;北京市場怕咱‘炒’了他的‘魷魚’,就給桃農返紅利,每輛運桃車返50元,幾個月算下來能返2萬多塊錢,這筆錢就成了村里‘豐收節(jié)’的主要資金。”馬曉波自豪地說。
37歲的楊永進難掩豐收的喜悅,“我經(jīng)營設施桃10年,現(xiàn)在有4座溫室,2座春棚,今年純收入18萬元。我在村里還不算大戶,計劃再建2個春棚,說啥也不能落伍。” 2015年,馬燒紙莊桃農平均每戶年純收入達15萬元,馬燒紙莊人富了。
富裕起來的馬燒紙莊人未雨綢繆,他們打起了進軍大型超市的主意。“我們鮮桃雖然好,但是沒有‘牌子’,下一步要給鮮桃注冊個商標,讓帶著露珠的鮮桃直接走進北京、天津的大超市。”馬曉波說。
夏日的“春節(jié)”,噴香的粉燉肉,熱鬧的大秧歌,馬燒紙莊人用最淳樸的方式分享著鮮桃豐收的喜悅,寄望來年的好日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