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河北省分庫陳日新主任為孫哲(右)頒發(fā)獎牌。本報首席記者王鳳偉攝
20日8時,孫哲的身影準時出現(xiàn)在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躺在病床上,伸出胳膊,消毒,插管,連接床頭的機器……醫(yī)護人員一番緊張有序的忙碌后,孫哲體內(nèi)鮮紅的血液很快充滿了連接管。在接下來三個半小時的時間里,伴隨血細胞分離機的飛快運轉(zhuǎn),201毫升“生命種子——造血干細胞”被成功地采集。
隨即,孫哲捐獻的“生命種子”被緊急運至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并于昨晚10時許成功輸入一名11歲白血病患兒的體內(nèi)。一個瀕臨死亡的生命至此重拾希望。
為了此次捐髓救人,原定在五一結(jié)婚的孫哲推遲了婚期:“沒什么比救人性命更著急的事情了!”
為了這一天,他整整等了五年
身高近1米80,1990年出生的陽光帥氣的孫哲,是河北省交通廳高速公路管理局青銀管理處一名職員。今年2月8日,孫哲接到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河北省分庫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工作人員告訴他,他的血型和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的一名11歲的白血病患兒初配成功。那一刻,孫哲的心情很是復雜。“說實話,先是意外,隨后是興奮,然后是緊張,我不確定捐獻造血干細胞是否會對我的身體造成影響。”隨后,孫哲和家人通過上網(wǎng)搜索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相關(guān)資料和詢問血液采集庫的專家,了解了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相關(guān)情況。
兩天后,孫哲給出了一個堅定的回答:“捐,必須捐!”
有過多次獻血經(jīng)歷的孫哲說,2010年2月10日,他當時在上大學,在一次獻血時,他看到有造血干細胞的宣傳,于是便在《志愿捐獻造血干細胞同意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并采集了10毫升血樣,就此成為了一名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現(xiàn)在一算,就是五年了,為了這一天我整整等了五年,在茫茫人海中,能和這名孩子的血型配型成功,算是十分幸運的吧!”孫哲激動地說。
為了這一天,他推遲了婚禮
25歲的孫哲和未婚妻是大學校友,戀愛多年,原本定于今年五一結(jié)婚?蔀榱舜舜尉杷杈热,徹底打亂了他們早在年初定下來的五一結(jié)婚的計劃。
“凡事都講究個輕重緩急,救人生命這是天大的事兒,結(jié)婚可以推遲,救人不能有半點耽誤。”孫哲說:“我的未婚妻是一個非常通情達理的女孩子,她非常支持我。雙方父母和我的未婚妻一樣,也都十分支持我的選擇。大家一致認為,捐髓救人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今年3月20日,孫哲經(jīng)過高分辨配型相合后,在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河北省分庫工作人員和未婚妻的陪同下,在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進行了第一次健康體檢。此次體檢報告顯示孫哲身體健康,符合造血干細胞捐獻條件。在接下來幾個月的時間里,孫哲和未婚妻徹底將婚禮的事情拋于腦后。“我每天早晚都會跑步鍛煉身體,并按照醫(yī)生的叮囑,盡量少吃油膩,多吃清淡的食物。”孫哲說,他生怕自己的一不小心影響了身體狀況,耽誤了此次捐獻。
5月13日,在家人的陪同下,孫哲來到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接下來的幾天里,孫哲先后接受了九次造血干細胞動員劑注射。初期,由于初次接觸動員劑藥物,孫哲的身體一度出現(xiàn)了低燒,腰部出現(xiàn)疼痛等不適癥狀,孫哲都堅持了下來。“能成功挽救一個生命,受這點罪是值得的!”
5月20日,經(jīng)過三個半小時緊張有序的采集工作,201毫升“生命種子”被成功采集。
孫哲說,他正打算和未婚妻商量十一或明年的婚禮。“如果來得及,我們準備今年十一結(jié)婚,如果來不及,我們可能會定到明年五一時結(jié)婚。”說這句話時,孫哲笑了。
昨晚10時“生命種子”成功輸入患兒體內(nèi)
昨晚8時許,記者從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河北省分庫獲悉,帶著孫哲及未婚妻濃濃祝福的201毫升“生命種子”被緊急送至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并于當天晚上10時許成功輸入一名11歲白血病患兒的體內(nèi)。至此,一個瀕臨死亡的生命重拾希望。
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河北省分庫工作人員說,孫哲是全國第4897例,河北省累計第234例,2015年第16例,石市第52例捐獻者,是我省交通系統(tǒng)捐獻第一人。
我省捐髓志愿者二三十歲的占了四成多
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河北分庫工作人員說,近年來,我省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人數(shù)呈明顯上升趨勢,捐獻者中年齡最小者20歲,最大者51歲。“在234名志愿者中,80年后出生的年輕人占到了四成多。”工作人員說,這些可愛可敬的年輕人大都是各行各業(yè)的平凡人,有工人、農(nóng)民、退伍軍人、民警、在校大學生、醫(yī)務工作者、教師,可他們卻因為義無反顧地捐髓救人而變得偉大,正是他們完成了一次次生命的接力和愛的傳遞。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