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隔萬水千山,血脈卻因“髓”相連。5月26日8時30分,北京空軍總醫(y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中心,當暗紅色的血液從廊坊30歲姑娘曹立杰的靜脈流入血細胞分離管時,一場跨越國界、年齡、性別的愛心捐獻悄然開始,將用于救助一位七個月大的加拿大華裔男嬰。
這場愛心捐助源于七年前小曹的一次獻血留樣。2008年10月26日,正在石家莊上大學的曹立杰在一次獻血中留取了造血干細胞血樣。今年2月4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河北省管理中心輾轉聯(lián)系到她,稱其與加拿大一名小患者配型成功。
“妹妹的手機號換了,工作人員通過登記表格的第一聯(lián)系人找到了我。”曹立杰的姐姐曹立娟也是一名志愿者,說:“妹妹這次配型成功,不容易。”據(jù)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河北省管理中心負責人陳日新介紹,非血緣關系HLA配型相合的概率為幾百萬分之一至幾百分之一。華裔所需的骨髓幾乎只能從華裔志愿捐獻者中尋找。
“很驚訝,配型成功了!我與家人商量后,決定兌現(xiàn)當初的承諾。”曹立杰隨后順利通過了高分辨檢測和體檢,符合捐獻條件。
身高165cm的曹立杰,體重卻只有50kg。在市商務局研究室工作的她,此前正逢一年一度的5·18經(jīng)貿(mào)洽談會,忙得一下子瘦了3公斤,這讓她有點擔心。最害怕的是,持續(xù)了一個多月的感冒總不見好轉。“5月14日,我得知對方已經(jīng)進入移植倉了,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一旦我的身體出現(xiàn)問題,無法捐獻,他連活下去的機會都沒了。”她說,幸運的是捐獻前,她的感冒痊愈,完全符合捐獻標準。
5月21日至5月26日,北京空軍總醫(yī)院的醫(yī)護人員為曹立杰皮下注射了6針動員劑。26日上午8時30分至11時15分,曹立杰的118ml造血干細胞和100ml血漿被成功采集。14時30分,加拿大某醫(yī)院工作人員Glem Ayala攜帶裝有“生命之火”的儲運箱乘飛機奔赴加拿大。
據(jù)了解,曹立杰是廊坊市第4位、我省第235位、全國第4926位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同時也成為廊坊涉外捐獻造血干細胞第一人。由于國際捐獻履行“雙盲”原則,曹立杰無法知道受捐者的信息,于是托Glem Ayala轉達了祝愿:“希望小朋友手術順利,健康成長。我在遙遠的廊坊祝福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