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考”路上②
河北日報記者 陳 誠
如果說我們黨是一座宏偉大廈,那么,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就是它的基石。
我省有18.2萬個基層黨組織,482萬名黨員,其中農村黨員210萬名。如何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使其成為一個個堅強的戰(zhàn)斗堡壘?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省委八屆十二次全會以來,我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扎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從嚴從實抓好基層黨建各項工作,使基層黨組織“強身健體”,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證。
層層傳導壓力,強化基層組織建設責任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只有繃緊責任鏈條,基層組織建設才能取得實效。
省委率先垂范。省委書記趙克志帶頭深入農村、社區(qū)、企業(yè)調研指導,親自謀劃和推動加強基層黨建制度改革、提高基層干部待遇等重大決策部署,要求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大計和固本之舉,強化問題導向,從嚴落實責任,加大保障力度,統(tǒng)籌抓好“三支隊伍”建設,大力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全面提升農村基層黨建水平。省委常委每人聯(lián)系1個縣、分包1個鄉(xiāng)鎮(zhèn)、幫扶1個村,開展蹲點調研、指導工作。
強化責任鏈條。我省認真組織開展市縣鄉(xiāng)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省委組織部對各市述職情況逐一進行梳理,逐市對照檢查,分別制定市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問題清單、責任清單和整改清單,下發(fā)整改通知書,不間斷進行督導“要賬”,推動工作落實。全省11個設區(qū)市、169個縣(市、區(qū))、2246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的黨委書記,全部就抓基層黨建工作進行了述職,并接受了評議、考核。
嚴格考核問責。我省將市縣鄉(xiāng)黨委抓基層黨建工作的考核結果折算權重,作為工作實績評定的重要內容。針對設區(qū)市委和省直管縣(市)委抓基層黨建工作考核情況,制定專門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改變抓基層黨建工作“不好定性、不好量化、不好問責”的狀況。在村“兩委”換屆、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等工作中,省委組織部直接函詢34名縣委書記,約談4名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和14名縣(市、區(qū))委書記,直接通報指出200多個基層黨組織存在的問題,傳導了壓力,強化了責任。
推進制度改革,建強農村基層組織
為貫徹落實全國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座談會精神,省委先后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意見》《關于統(tǒng)籌抓好農村“三支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發(fā)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指導性文件,在基層黨建制度改革上邁出了新的步伐。
我省認真組織全省村黨組織和第十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旗幟鮮明地提出堅持黨管換屆原則,制定了《換屆工作實施意見》等“1+7”指導性文件,亮明“五選七不選”選人用人標準。省級累計開展了2次互查聯(lián)查、4輪集中督導檢查、6次回訪復查、21次定點解剖,覆蓋109個縣(市、區(qū))、318個鄉(xiāng)鎮(zhèn)、1069個村。換屆基本結束后,梳理出550個難點村,實行臺賬管理、跟蹤指導解決,選出了一批黨性強、作風好、善經營、會管理、守法紀的優(yōu)秀村干部。
全省村“兩委”換屆后,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服務群眾能力和履行職責本領為重點,我省對27.4萬名村干部進行了大規(guī)模集中培訓。實施村黨組織書記“萬人示范培訓”,計劃用三年時間對全省村黨組織書記直接培訓一遍。崎嶇狹窄的泥土路變成了平坦寬闊的水泥路,雜草叢生的荒山變成了遍布經濟林的“金山”……得益于參加省委組織部安排的培訓班,涉縣關防鄉(xiāng)牧牛池村黨支部書記劉留根帶領全村農民找準了“旅游產業(yè)”發(fā)展路子。
著眼于進一步完善鄉(xiāng)村治理結構,全省普遍推行了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村民代表會議、村務監(jiān)督委員會、村級經合組織“五位一體”治理架構,全面提高農村組織化程度。與此同時,大力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去年以來,我省重點把沒有完成換屆任務的,換屆后班子不團結、工作沒起色的,群眾合理訴求長期得不到解決、信訪問題突出的等“六種類型”村列入整頓范圍,截至2015年底,省級督導的7446個后進村中已轉化7073個,占95.5%。
著眼于加快全省貧困人口脫貧和貧困縣摘帽步伐,我省重點在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yè)單位及中直駐冀、在冀單位在編在職干部中,選派發(fā)展?jié)摿Υ蟮膬?yōu)秀年輕干部和后備干部到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軟弱渙散后進村任黨組織第一書記。全省7366個貧困村,每村選派1個駐村工作組、工作組組長兼任第一書記。第一書記、貧困村與派出單位責任綁定,單位幫扶一定5年不變,不脫貧不脫鉤。針對全省沒有活動場所或場所危舊狹小的3152個村,以市縣鄉(xiāng)投入為主,2015年全部解決了村級組織無活動場所問題。
強化整體功能,解決基層黨建突出問題
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基層黨建工作面臨新形勢、新問題。鑒于此,我省及時總結經驗,采取有效措施,力促基層黨建新發(fā)展。
為提升街道社區(qū)黨組織服務能力,我省對社區(qū)黨建保障政策、存在問題等進行梳理,制定了若干硬措施。比如,按照不低于當地在崗職工平均收入水平,逐步提升社區(qū)“兩委”成員報酬待遇;設立社區(qū)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列入市、縣兩級財政預算。持續(xù)推進在職黨員到社區(qū)報到活動,全省在職黨員到社區(qū)報到人數651488人,組建志愿服務隊12000余支,重點對貧困戶、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群眾開展幫扶,為居民辦實事54萬余件,使38.5萬戶城市困難家庭得到幫助。
為解決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問題,省委印發(fā)《關于發(fā)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了規(guī)范村集體承包合同、加強村級荒廢土地開發(fā)等10項具體措施,力爭到2020年,全省基本消滅集體經濟收入空白村,年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萬元的村達到50%以上,培育發(fā)展一批集體經濟強村。
我省實行發(fā)展黨員公示制、票決制、預審制和責任追究制,保證發(fā)展黨員質量,特別是在農村把致富帶頭人、優(yōu)秀青年農民作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發(fā)展了一批80后、90后年輕黨員。同時,通過落實“三會一課一服務”制度,深化黨員“雙育工程”,推行黨員“七權七責”、“1+10”黨員聯(lián)戶、設崗定責、認領責任區(qū)、志愿服務、承諾踐諾等做法,加強了對黨員的黨性教育和技能培訓,進一步發(fā)揮了黨員在日常聯(lián)系服務群眾中的作用。
點擊進入專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