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記者 張近情 戴紹志
河北日報通訊員 魏占東 崔曉萌
9條街道縱橫交錯,全村142座住宅方方正正,成排連片。這就是任丘市石門橋鎮(zhèn)磨盤街村。
村黨支部書記王福英介紹,過去,他們村街道混亂、路面坑洼不平,由于地處4個村的包圍之中,整個村成圓形,與石磨形狀一樣,故古人取名磨盤街村。
為改變村莊面貌,村里啟動了村莊搬遷工程,歷時10年建成了如今的村莊。
在村里,通往家家戶戶的天然氣管道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懊利愢l(xiāng)村建設(shè)不僅體現(xiàn)在村莊整潔、面貌美,還要改變農(nóng)民傳統(tǒng)生活方式!蓖醺S⒄f,為了充分利用緊鄰村莊的華港燃?xì)夤灸险竟迏^(qū)的優(yōu)勢,2013年初,他們投資150萬元,實施了戶戶通天然氣工程,每戶補貼5000元,村民自己購買壁掛爐和燃?xì)庠,這樣,華港燃?xì)夤灸险竟迏^(qū)每天可將充足的天然氣源源不斷供應(yīng)每家每戶。
打開燃?xì)庠铋_關(guān),一道藍色的火焰立刻燃起。
在村民崔新月家,崔新月興致勃勃地領(lǐng)著我們來到廚房。說起用了3年多的天然氣,她直翹大拇指:“天然氣好處很多,既能用于做飯、洗澡,還能用于取暖。家里的煤球爐早就‘下崗’了,屋里也變得干凈了!
崔新月今年58歲,經(jīng)歷了“柴火、煤球、煤氣和天然氣”的時代。在她看來,村里的這次燃料的改變,是最環(huán)保、最方便、最經(jīng)濟又最安全的!皠偘岬叫路坎辉敢鉄海掳逊孔友。用電磁爐、電飯鍋做飯,總覺得飯菜不香。現(xiàn)在通上天然氣,是又干凈、又方便!”她說。
“過去,磨盤街大多數(shù)村民還是使用煤氣和柴火做飯,總感覺不方便。”王福英說,“用柴火做飯,雖然費用比較低,也利用了農(nóng)作物秸稈,但總是弄得煙熏火燎的!
提起天然氣帶來的實惠,村委會主任王鐵良算了一筆賬:以3口之家計算,僅做飯價格就比燒煤節(jié)省了一半多,按每天燒五六塊煤球計算,1個月需要100元左右;現(xiàn)在用上了天然氣,1個月算下來30元就夠了。一罐煤氣需要八九十塊錢,天然氣1立方米才2.6元,費用比煤氣節(jié)省40%以上。
“更重要的是安上壁掛爐,就能燒天然氣取暖、洗澡,省錢、安全又環(huán)保!蓖醺S⒄f,“以往用煤取暖,一個冬天需要花費近4000元,而用天然氣取暖,則僅需2000多元!
“現(xiàn)在,國家正在大力整治大氣污染,村里裝上天然氣,替代了煤炭、秸稈、柴草等。用這種清潔能源做飯、燒水、洗澡、取暖,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質(zhì)量,還可以降低大氣污染,真是一舉多得啊!蓖蹊F良說。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