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頭販子
在政府負責全權(quán)招募的情況下,“人頭販子”應運而生。該富士康行政人員說,“人頭販子”介入富士康招募工作,最開始只為了滿足富士康對員工的數(shù)量需求。但是流動率特別高,招來的人待一個星期甚至一兩天就走掉了。“新進工廠15天之內(nèi)的人,離職的特別多。給富士康造成很大浪費,入廠培訓、工衣下發(fā),都需要成本的。”
劉寶玉聽說,每招到一個人,省政府就給予1500元補貼,這1500元由各市縣勞動局層層抽成過后,最終“人頭販子”能拿到500元每個人頭。但此種說法記者未能獲得官方證實。
大約在2011年4月份,政府和富士康改變策略,對富士康短期離職者建立了“黑名單”,杜絕其再次進廠。該政策出來后,富士康入職數(shù)量大大減少。
后來,對于人員短缺的情況,政府不得不修改“黑名單”政策,“對于社會招募員工準予二次面試和二次入職。二次面試即過去曾參加面試未合格人員,可在1個月后再次參加面試;二次入職即過去曾入職后自動離職人員,可在面試合格后再次入職。”
政府還把富士康成都廠區(qū)招募員工的年齡上限從35周歲放寬到40周歲,初中學歷。但就如劉寶玉這樣的公務員也會使些手段,“我們當然不會告訴他們實際情況。”而成都龍泉驛區(qū)一位張姓招募人員說,對于這些打短工的人,單純?yōu)橥瓿烧笜说娜耍覀兌几嬲]他,面試時千萬不要說實話。據(jù)經(jīng)濟觀察報
相關(guān)新聞:
中央機關(guān)遴選選調(diào)公務員今開考 全國17城市設(shè)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