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坦克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本版照片均由新華社發(fā)
■相關
鐵漢也有柔情時
當他們昂首通過天安門,他們留給國人的永遠是鐵漢形象,永遠是最斗志昂揚的一面。
但是鐵漢亦有柔情時,當“將士受命”,他們又需要作出哪些舍棄,作出多少犧牲!
走進受閱官兵群體,可以感受到他們多面的世界。
■英雄譜
在第38集團軍受閱的方隊中,有許多不一樣的士兵。
他們中,有第三次受閱的裝備方隊第一車駕駛員,被譽為新“兵王”的二級軍士長丁輝,有被稱為“來自野戰(zhàn)部隊的反坦克導彈專家”博士營長龔亞信,以及眾多在平凡崗位上作出不平凡貢獻的普通一兵。
坦克方隊90后戰(zhàn)士黨世成,入伍前在工廠做工,精通機械加工與焊接技術。他將專業(yè)技能運用到訓練中,為官兵設計制作五線桿、十字架、多功能檢查架、量角器、眼神標齊架等器材,大大提高了訓練效率。
在柴油滴漏極有可能造成起火的危急時刻,反坦克導彈方隊四級軍士長劉登波用右手堵在柴油機精濾上,60度的油溫下,他堅持的10分鐘里,紅腫的右手早已沒有了知覺……
■兄弟情
反坦克導彈方隊的訓練場上,上等兵何鑫宇衣服濕透,曬成了“熊貓臉”仍然堅持訓練。別人問他為什么,他說:“我代表的不光是我自己!
他說他代表著戰(zhàn)友張皓琪,代表著戰(zhàn)友范亮亮、梁立鵬、趙鶴友……在方隊第二次末位淘汰時,張皓
琪因為身高差了0.5厘米不得不揮淚離開,而范亮亮等人已經退伍。
“我們有著共同的夢想。”何鑫宇至今還清楚記著張皓琪離開方隊時的話:“你一定要堅持下去,你要代表我們駕駛戰(zhàn)車通過天安門廣場!”
最深刻的戰(zhàn)友之情,有著深情的表達,也有著另外的表現(xiàn)。
裝備保障方隊乘載員教練張浩本是一名連長,因為曾經的受閱經歷被任命為教練后,第一個任務就是選人。他一個連一個連地考察,生怕落下一個好苗子。
和張浩私交不錯的兩名戰(zhàn)士聽說連長負責選兵,因為身高和身體不協(xié)調未能進入初選名單,就信心滿滿地去找他,想讓他“通融通融”。結果張浩卻黑了臉:“不符合標準的,誰說也不行!”兩人沒留下,臨走兩人撂下一句話:“連長,你真較勁!”
■親人淚
家,每個人的溫暖港灣。但對于受閱官兵而言,同家的溫暖相比,使命更顯重要。
“我剛出生的雙胞胎女兒,妻子一個人在照顧。不久前,岳父又因病突然離世……”在空中護旗梯隊,機長王杰難以抑制自己的情緒,兩行熱淚順著臉龐滑落。而飛行員吳楠在妻子分娩5天后就吻別襁褓中的兒子,踏上返營的列車。
為了參加閱兵,受閱方隊中,有的官兵告別新婚的妻子,有的跪別病榻上的老人,很多人推遲婚期,一些人的妻子臨產……“將士受命之時則忘其家,臨危之時則忘其親,擊鼓之時則忘其身!币晃粦(zhàn)士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我欠你太多,但你和我一樣,除了奉獻,不設其他選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