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6月4日下午,在湖南婁底,當看到有人從婁底二大橋墜河,在橋下躲雨的5名河南民間雜技藝人接連跳下河去救人。最終,32歲的殷曉非體力不支,與墜河女子一同沉入漣水河。河南團省委追授他為“河南省見義勇為青年英雄”。由于殷曉非家庭非常困難,身后老母幼子缺乏照料,團省委專門成立志愿者“一對一”幫扶團隊,設立“青年英雄殷曉非專項救助基金”,資助撫養(yǎng)殷曉非年幼的孩子成長成才。(據(jù)《人民日報》6月10日報道)
“湘豫共動容,千里送英雄!彼谷艘咽,如何褒揚他見義勇為的精神,便成了擺在生者和全社會面前的一道考題。在這方面,之前我們常常看到這種現(xiàn)象:盡管政府給見義勇為者以很高的榮譽和獎勵,公眾也紛紛慷慨解囊,但仍難以給他們及其家庭切實有力的生活保障。于是,“熱熱鬧鬧一陣子、凄凄慘慘一輩子”,也就成為了一些見義勇為者及其家人陷入困窘的寫照。
見義勇為的英雄們在國家、集體和他人的生命財產(chǎn)受到威脅時,挺身而出甚至獻出寶貴生命,這種精神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但是,如果在英雄們發(fā)揚了“最美”的精神、拿出“最美”的行動之后,家庭、子女卻得不到最妥善的照顧,那么,不僅英雄的親人會遺憾,公眾也會感到心寒。所以,我們不僅要贊美“最美”,更要盡最大努力呵護“最美”。
讓英雄身后無憂,增強人們學習楷模的勇氣——這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題中應有之義。河南省有關方面并沒有采取過去常見的一次性獎勵、發(fā)動公眾捐款捐物等救助形式,而是從實際出發(fā)、著眼長遠,通過“一對一”幫扶、設立專項救助基金的辦法,保障英雄家庭日常生活、老人贍養(yǎng)等必要支出。這是對見義勇為者及其家庭真正的人文關懷和扶助,打造了褒揚見義勇為精神的時代樣本,解除了見義勇為者的后顧之憂,給“最美”之花的持續(xù)綻放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在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里,見義勇為者理應由社會為其提供制度性的保障。從這個意義上講,在褒揚見義勇為方面,公共財政如何兜底,立法層面如何推進,已經(jīng)成為必須面對的問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