壘個池子有電就能生產
記者來到文章開頭提到的留固村的那個作坊時,七八個工人正在熱火朝天地工作著。
在當地,這樣的作坊被稱為顆粒廠。工藝非常簡單:將收購來的各種廢舊編織袋經粉碎機粉碎后,送入一個長六七米、寬與高均約1米的水泥池中,這個池子被稱為“攪籠”,就是將碎料洗滌,清洗后的碎料經熱熔后,像拉面條般抽絲、切割成約1厘米的小顆粒,便制成了成品。
洗滌需要水,也要排放污水。一名女工告訴記者,收來的編織袋裝啥的都有。記者看到,廢舊編織袋上標有化肥、食品、化學品等各種不同的標志。省環(huán)監(jiān)局執(zhí)法人員說,洗滌編織袋排放的污水中污染物質非常復雜,直接排入滲坑,環(huán)境隱患非常大,污染難以控制。
熱熔塑料產生的刺激性異味濃煙,以及熱熔后快速冷卻所產生的濃霧,可謂直入咽喉、直抵肺部,令記者感到窒息。3名被刺激性濃煙異味包圍著的工人在緊張地操作著,其中只有一個人戴著口罩。這些廢氣煙霧直接排入空中向周圍發(fā)散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