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沙城街道天成路附近,一個3米高的不銹鋼罐子里,31歲的小楊又一次扯開嗓子大喊。
在這個罐子,他已經待了三天兩夜。
這個小伙子為什么要躲進3米高的罐子?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被人救出后,小楊說出了自己的經歷。昨天,記者從溫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沙城派出所了解到,警方已經對此事立案調查。
想找高薪工作
卻誤入陷阱
小楊是四川人,本來在溫州經濟開發(fā)區(qū)沙城某閥門廠工作。不久前,他嫌工作太累工資又不高,便辭了職,想換份工作?上麑W歷不高,一直沒能如愿。
11月14日,小楊路過溫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濱海一道的某工廠附近時,看到路邊搭著一個簡易棚,幾名自稱某公司工作人員的男子在招聘業(yè)務員。
男子說,他們公司因拓展業(yè)務急需人才,一旦被錄用,月工資不少于5000元,另外還有提成。但是因為工作需要,報名人員需交500元押金且上交手機,使用公司統一配備的新手機。
小楊當場交了500元押金,連手機也上交了。和他一起報名的,還有兩男一女。
三個人被領上了一輛尼桑車。接著車就開始繞來繞去。“后來好像去了經濟開發(fā)區(qū)的濱海區(qū),我不太認識路,也不知道到底到了哪個小區(qū),只知道帶到一幢四樓房子的一個空房間。”
進了房間,工作人員告訴小楊等人,公司要求很高,業(yè)務員必須經過“魔鬼特訓”,鍛煉出抗壓以及在艱苦環(huán)境下的工作能力后,才能上崗。
隨后,小楊等人就被鎖在房間里,晚上睡覺打地鋪。每天早晚有人給他們送吃的,只有兩頓,每頓每人有一碗稀飯和兩個小饅頭。除此之外,每天還有人給他們上課,內容就是讓他們給親朋好友打電話要錢。
被追得走投無路
他跳進3米高鋼罐
被困第3天,一起報名的女子聯系上親戚送了錢,帶人走了。具體給了多少錢,小楊不清楚。
第4天,一名男子說肚子疼得厲害,可能是闌尾炎犯了。“工作人員”把這名男子帶出去后,男子就再沒回來。小楊覺得,這名男子可能是在醫(yī)院看病時跑掉了。
剩下的楊先生和另外一名安徽男子也想跑,但一下子找不到合適的機會。
第5天,也就是11月18日傍晚,天快黑了,“老師”上完課準備鎖門離開時,安徽男子趁對方不注意,打了那“老師”一拳,小楊和他乘機逃出房間,跑出小區(qū)。
起先兩人一起跑,后來見有人騎一輛電動車追來,兩人就分開逃跑,這樣至少一個人肯定能跑出去。
“電動車速度很快,我不知道電動車是不是跟著我,我心中的念頭只有一個,那就是拼命跑,不能被他們抓住,一旦抓住,就再也沒機會了!毙钜膊恢琅芰硕嗑,終于到了一個稍微熟悉點的環(huán)境,沙城街道。
沙城街道周邊有不少工廠,生產一些高大的不銹鋼罐子,主要提供給一些飲料廠和藥廠作為器皿用。因為廠房內堆不下,一些企業(yè)也會將這些罐子堆放在路邊。
“有了!”跑著跑著,小楊看見一個3米高的不銹鋼罐子,罐子有個朝上的扣子,可以讓一個人鉆進去,他想都沒想,就“撲通”一下跳了進去。
小楊又困又累,躺在里面就睡著了。
被困在罐中三天兩夜
他終于被人發(fā)現
11月19日中午,小楊睡醒了。他準備出去,才發(fā)現罐子四壁光滑,弧度又大,根本爬不出去;他試著舉手往上跳,但夠不到出口的邊緣。
小楊發(fā)現出口附近有個凸起處,他就先后用皮帶、褲子往上扔,想套住凸起處再爬出去。結果,皮帶、褲子都被扔出罐了,就是沒能套住。
他試著大聲呼救,又用腳踹罐子,但沒有回應。折騰大半天,又餓又累的他也只能繼續(xù)等待。這一等,又是一天,小楊一度絕望了。
可是20日晚6時許,小楊終于聽到外面有聲響,立即用力踢打罐子。這一次,他得到了回應。
聽到求救聲的是附近工廠一名姓李的工人。當時他正在罐子后面小便,聽到罐內有聲響,發(fā)現有人被困,趕緊報警。
接警的是溫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公安分局沙城派出所的民警宋警官。宋警官介紹,困住小楊的罐子呈膠囊形狀,高約3米,長達6米,是附近一家工廠的。
被救出時,小楊除了有點虛弱,神志還算清醒。民警給他喝了瓶水,吃了碗面,他逐漸有了力氣,說出了自己這幾天的經歷。
警方之后分析,如果小楊所說的一切屬實,他可能是遭遇了傳銷陷阱,不法分子以高薪為誘餌騙受害人上當。
目前警方已經立案,具體案情正在追查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