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騙術(shù):媽,能幫我交一下培訓費嗎
江蘇張家港一大學生家長中招被騙一萬元
當前,“教育焦慮”成為中國家長通病。當孩子有了參加培訓提升自我的機會,多數(shù)家長都會毫不猶豫全力支持。但很多家長想不到,家長傾力付出的心情,卻被一些犯罪分子利用,成為騙人入局、實施詐騙的手段。
前不久,發(fā)生在江蘇張家港市的一起案件引起各方關(guān)注。一名學生家長在QQ上接到孩子的信息,稱需要立即交培訓費。由于時間緊急,名額有限,這位母親很快被騙了1萬元。所幸,公安機關(guān)很快將犯罪嫌疑人抓獲,詐騙真相才被揭開。
今年3月,張家港市的俞女士收到了一個QQ好友申請,打開一看申請者竟然寫的是女兒的名字。沒有多想,俞女士就點擊通過添加其為好友。
平時,和女兒聯(lián)系都是電話、微信,這一次突然用QQ聯(lián)系,俞女士略感奇怪。女兒在QQ上說,在學校上微機操作課,不便電話聯(lián)系,就在QQ上加了媽媽為好友,便于課上“開小差”。
女兒現(xiàn)在南京上大學三年級。因為是在外地上大學,她的父母格外關(guān)注她的學習和生活。
俞女士看到女兒QQ簽名是“知識是一片海洋,人是一條小舟,人只有生活在知識的海洋里,才能自由地游來游去”,她頗感欣慰。
互相問候幾句后,女兒奔入正題,說學校邀請了北大教授來校進行數(shù)學等課程培訓,自己想考研,所以準備報名參加培訓。女兒將培訓課程的情況簡要介紹后,征求媽媽的意見。
女兒學習一直非常努力、成績不錯,現(xiàn)在又主動提出了這樣的要求,俞女士二話不說,表示全力支持。
隨后,女兒表示生活費不夠支付報名費,還想請媽媽幫她直接報名,并將組織培訓的一個王主任QQ號碼給她。她一再囑咐媽媽,學校廣播通知培訓名額不多,下課后學校就會把名單上報,讓她趕快聯(lián)系王主任報名。
當時已是下午3點多,距離女兒所說的報名截止時間只有半小時。俞女士一聽名額所剩不多,立即添加了王主任QQ,和王主任寒暄幾句,簡單咨詢了培訓課程的情況。
按照王主任說法,報名成功以培訓費到賬為準,建議以網(wǎng)銀交費或現(xiàn)金方式存進學校賬戶,家長交費后,學校會通知其子女到校辦填寫報名表,發(fā)票會一并交給孩子。
俞女士擔心搶不到培訓名額,于是立即報名,趕緊聯(lián)系親友幫忙湊足了1萬元報名費,并轉(zhuǎn)賬到王主任提供的賬戶中。
由于時間緊迫,過度緊張,她甚至幾次都輸錯密碼。直到對方通知賬款已收到,她才舒了一口氣。
當天傍晚,俞女士打電話給女兒,說培訓費交上了。女兒卻一頭霧水,完全不知情。反復核實之后,俞女士這才意識到被騙,于是立即報警。
警方通過收款方銀行賬戶等線索,在海南將銀行賬戶所有人陶某抓獲,隨后又根據(jù)案件線索,將同案犯罪嫌疑人李某、吳某、謝某抓獲。
9月29日,江蘇省張家港市人民檢察院依法以詐騙罪對吳某等3人提起公訴,陶某因提供了身份信息用作開通詐騙賬戶而未參與詐騙犯罪,檢察機關(guān)依法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對其提起公訴。
檢察機關(guān)在審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個詐騙團伙分工明確、手段狡猾。吳某等人利用非法獲取的學生及家長姓名、QQ號等公民信息,在QQ上假扮學生與家長聯(lián)系。
不同的人分別負責假扮學生與家長QQ聯(lián)系、假扮王主任與家長聯(lián)系、接收轉(zhuǎn)賬金額提取款物等。
在案件電子證據(jù)當中,騙局設(shè)計有嚴格精心方案,被告人已將QQ對話形成模式,針對家長的不同反應,會有不同的模板進行應答,口徑統(tǒng)一,也就是說被告人和被害人進行QQ聊天的過程,就是根據(jù)不同的情景進行模板的復制粘貼的過程。
據(jù)辦案人員介紹,該團伙掌握了被騙學生身份信息,且其中犯罪嫌疑人陶某仍是在校學生,他們的騙局設(shè)計以及“角色”扮演具有很強的欺騙性。
同時,騙子們利用大學臨近下課這段時間,造成名額有限、時間緊張等假象,讓家長沒有充足的思考時間,倉促轉(zhuǎn)賬。根據(jù)檢察機關(guān)掌握的證據(jù),該團伙共向400余名在校學生家長以孩子名義發(fā)出QQ好友申請實施詐騙。除張家港市俞女士外,山東、四川等多地均有學生家長受騙上當。(通訊員李冰吳鑫記者李超)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