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劉磊、楊上勇、黃勇)華北油田采油四廠廊南作業(yè)區(qū)楊稅務氣田距離廊坊市區(qū)五公里,這里方圓三公里沒有住戶,每三天送一次生活物資,與城市的熱鬧繁華相比,這里更像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為了保障居民溫暖過冬,石油人用執(zhí)著堅守和拼搏奉獻,將天然氣平安輸送到千家萬戶。
圖為工作人員定時檢查天然氣流量計,確保工作正常。
凍是冬季天然氣生產的大敵。冬季用氣高峰期難免遇到大范圍降雪和降溫,而遭遇凍堵就意味著產量受影響,必須盡快解凍。在寒冷天氣下,解凍既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沒有哪個是一兩個小時就能完成的。
1月11日凌晨2時,務三站內夜班員工吳玉紅、陳福麗發(fā)現供往銘順天然氣公司的上游氣表數據無法正常顯示。二人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分析,判斷是夜晚極寒天氣溫度低造成的。
二人立即從值班室拿出兩個暖水袋緊壓在氣表液晶面上解凍。深冬的深夜,張嘴冒的都是冷氣,擰開暖水袋開關更是費力,兩人一次一次做著擰開暖水袋、貼壓、捂緊一系列動作,這樣數個循環(huán)下來已經是凌晨4點,胳膊酸漲……終于溫暖了冷冷的氣表,數字緩緩地隱現,直到清晰。不知不覺間,在零下17攝氏度的野外,兩人站了兩個多小時,口罩外層已是一層薄薄的冰!
“昨天一天接了60多個電話!崩饶献鳂I(yè)區(qū)務三站技術員劉莉娟說。最近,因為廊坊疫情全民做核酸檢測以及今年冬季天然氣需求的陡然提升,作業(yè)區(qū)開足了多個氣井及油井產量高的伴生天然氣井。而接入這些井需要有更多的精力投入,這必然會涉及到更精細更規(guī)范專業(yè)的氣井生產作業(yè)管理。
“晚上12點干完活,整理完資料,凌晨3點又被叫醒!眲⒗蚓暾f,整個站內站外現場出現的問題都會反映到她這里!胺浅r期,問題沒有在辦公室處理的,必須去現場,不能靠猜!庇谑,劉莉娟的號碼成了“堡粥熱線”,經常她人還在站內,電話又打了過來,催她趕緊去下一個現場。
劉莉娟的愛人也在油田工作,二個孩子還小只能交給萬莊礦區(qū)的老人照顧。夫妻倆很難湊到一塊兒陪伴孩子成長。有時即便輪到休息,遇到必須解決的突發(fā)情況,劉莉娟也只能在站內或生產現場。孩子每次在電話里說起別的同學父母帶他們去哪里玩,她心里都非常愧疚。
“沒辦法,我們就是一群‘啃老族’,我們的孩子就是礦區(qū)內的‘留守兒童’!眲⒗蚓曜晕医獬罢f。
圖為工作人員一起觀測流量計工作狀態(tài),發(fā)現異常及時解決。
1月14日8時30分,務三集氣站女員工鄭紅英吃過早飯就回到宿舍,此刻她揉揉疲倦的眼睛總想睡覺,在站上忙了一天,也著實累了。
現在疫情期間在站內集中上班,肯定是不行了。
剛準備躺下瞇會兒,手機卻響了,是丈夫發(fā)過來的視頻通話,趕緊接通。“媽媽,你啥時候回來去九天休閑谷啊?”
“馬上,快了……”就好像編輯的程序一樣,幾乎每次聊天女兒都會這樣問,而鄭紅英也總是這樣回答。她照例許諾了若干好處,女兒才高興地離開鏡頭,再和丈夫聊聊家常,相互提醒注意戴好口罩保護身體,才意猶未盡地掛了視頻。
想著女兒那可愛的模樣,鄭紅英既感好笑,又覺尷尬。一個月前就答應女兒去,但由于當前正是下游用氣高峰期,務三集氣站事情較多,鄭紅英本想著上完夜班后帶著全家一起去。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她的計劃,現在在站內集中上班,哪也不能去了。不過她并不后悔,石油人四海為家,和家人聚少離多,早習慣了,何況現在正是特殊時期,保證供氣安全是自己義不容辭的使命擔當,只要需要,她可以像螺絲釘一樣釘在崗位上!
想到這里,鄭紅英再沒睡意,馬上給接班的同事打了個提醒電話:“一定要打起精神,安探1井壓力不穩(wěn),控好各項參數,觀察壓力變化……”
來源:河北新聞網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