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廊坊市公共圖書館、群眾藝術館等文化場館取消各類線下展覽、演出、節(jié)慶等群眾性文化活動。疫情無情人有情,文化服務暖人心。為豐富疫情防控期間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全市公共文化場館結合自身實際,加強疫情防控措施,開放數(shù)字文化資源,讓市民足不出戶在網(wǎng)上就能看展覽、聽講座,參加文化活動、了解防疫常識。
●圖書館:入館需提前預約
“來,請這邊登記,測量體溫……”1月9日,記者來到廊坊市圖書館,只見大門入口處設置了防疫檢查點,館內(nèi)工作人員正對入館讀者進行體溫測量、查驗健康碼、行程碼、信息登記。
“針對入館讀者,我們要求全程佩戴口罩,保持1.5米以上距離,保證全體讀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圖書館只開北門,出、入口分開設置,讀者排隊入館,避免聚集。
市圖書館副館長郭愛菊介紹,現(xiàn)在入館需通過市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提前預約,成人需用本人真實信息登記預約;每位家長最多攜帶一名兒童入館;每個預約時段結束前15分鐘停止預約;每個廳同時在館人數(shù)控制在30人以內(nèi)。
“我館每天都要對場館進行消毒清潔,對相關設施設備擦拭消毒,確保讀者放心使用!惫鶒劬崭嬖V記者,館內(nèi)的電梯、樓梯、圖書檢索機、電子閱讀器、觸摸屏等公共接觸區(qū)域,他們安排了專人每天進行重點消毒。讀者借閱和歸還的書刊,讀者可自行利用設置在館內(nèi)一樓大廳的圖書殺菌機進行消毒。為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圖書閱覽實行單人單桌制度,同時提倡將書籍借回家閱讀。
郭愛菊說:“自1月6日起,市圖書館暫停所有館內(nèi)線下活動,恢復時間另行通知。期間,我館將向廣大讀者提供數(shù)字閱讀資源,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平臺進行新書推薦、提供線上閱讀,并積極推出線上展覽、答題等線上活動,讓廣大讀者足不出戶就可享受到優(yōu)質公共文化服務。”
在員工管理方面,1月9日上午,圖書館全體員工均做了核酸檢測,并要求減少不必要的外出,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職工實行錯峰就餐、分散用餐。
記者注意到,館內(nèi)相關疫情防控知識隨處可見,設置了宣傳標語、提示牌等。
●博物館:每日瞬時接待限額75人
隨后,記者前往廊坊博物館,發(fā)現(xiàn)不管是參觀者還是工作人員,均嚴格按照防疫要求進行參觀和檢查。
廊坊博物館公共事務部主任楊芳芳介紹,為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阻斷疫情傳播,確保廣大市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廊坊博物館現(xiàn)取消所有線下活動,暫停人工講解服務和一切團隊接待。
“在此期間,廊坊博物館推出特色展覽、文博知識等豐富的線上服務,廣大市民可隨時關注廊博微信和抖音,盡享24小時不打烊的文化大餐。”楊芳芳說。
目前,廊坊博物館參觀開放時間為9:00~11:30,14:30~17:00,閉館前30分鐘停止入館,周一閉館。同時,暫停人工講解、語音講解器租借、人工寄存物品服務,參觀者可使用手機微信掃描展品二維碼,獲取展品信息。暫停團隊接待,每日接待觀眾限額500人,瞬時接待限額75人。廊坊博物館實行實名制參觀,可掃碼進行線上預約,憑借成功通知入館或直接登記入館。觀眾入館時須佩戴口罩、出示身份證、河北健康碼,測溫正常方可入館。觀眾入館后實行分散式參觀,需與他人保持1.5米以上安全距離。
●群藝館:線上服務“不打烊”
“往年,臨近春節(jié)會開展許多文化活動,今年受疫情影響,1月9日起,群眾藝術館暫停所有館內(nèi)線下活動,恢復時間另行通知。”廊坊市群藝館館長張銀平介紹,疫情期間,將公共文化服務舞臺從線下移到云端,利用廊坊市群眾藝術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開展線上教學、培訓、演出、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等活動,讓市民在這一特殊時期,足不出戶,樂享文化免費大餐,實現(xiàn)公共文化服務不打烊。
張銀平表示,目前,群藝館的線上藝術公益性培訓,已成為廊坊市群眾文化服務品牌項目。(記者張?zhí)┰矗?/p> 來源:廊坊都市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