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黃真真執(zhí)導,白百何、張孝全等主演的愛情電影《被偷走的那五年》正在全國熱映。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上映不到一周的時間里,該片悲情的結局遭到了不少網(wǎng)友的吐槽,但仍有些年齡較為成熟的影迷表示,正因為電影不完美的結局,才讓這個故事有了直戳人心的現(xiàn)實力量。而暗藏在片尾“安樂死”的伏筆,則引來了更多關于此行為“是否合法”疑問。
悲劇收場 有人歡喜有人愁
《被偷走的那五年》大體上走的是先喜后悲的催淚格局,“失憶”就是這場催淚故事的轉折點。不過,以失憶的方式將時光倒回是不可能的,因此導演黃真真在電影用了一個不太可能出現(xiàn)的情節(jié)設置,讓我們明白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那就是看到后悔的不可逆轉和懂得自己最珍惜最珍貴。尤其是在電影后半段,黃真真再次加重了后悔以及珍惜的砝碼。女主角的記憶衰退“癡呆癥”的日益嚴重,并用徹底的方式——無可挽救的悲劇讓這份重拾的愛情遲到的真愛,有了最悲情最感人至深的無奈和力量。
如此安排,讓看過《分手合約的》小伙伴們都驚呆了!斑@不是翻版嗎?”由于結局雷同,同樣是白百何主演的《被偷走的那五年》被許多網(wǎng)友視為《分手合約》的“姊妹篇”。但很快就有人反駁道:“黃真真用了不到10分鐘描摹蜜月的甜美,用了差不多一小時追尋那五年殘酷的記憶,并重構愛情的美好,這些都在《分手合約》水準之上。令人小感意外的是,她又用了20分鐘來探尋更加殘酷的傷逝,繼續(xù)《分手合約》的劇情脈絡。影片的尷尬正在于此,如果以謝宇的二度求婚圓滿收官,將是奔跑在另一種調性和軌道上,而一旦落入韓劇式的生死別離,《分手合約》的票房籬墻又橫亙在前。當然,黃真真的口味比吳基煥要重得多,觸覺也更敏銳,她最后用一個似是而非的鏡頭將故事落到了安樂死的命題上,讓影片又多了幾分凝重!
懸疑結局 專家力挺現(xiàn)身說法
“今天看了《被偷走的那五年》,有人問我男主應女主請求關掉維系女主生命的機器算不算幫人自殺,是否可以認定故意殺人?我想了想,感覺這個應該不算吧,女主靠機器維系生命,就算關掉機器,這人死了也算是自然死亡,應不屬于故意殺人。不知理解是否正確?”網(wǎng)友御史書童在微博上向有關人士發(fā)出疑問,“故意殺人,很明顯吧。”網(wǎng)友蕓緣馨寧隨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過正當兩人在網(wǎng)上爭執(zhí)不下之時,一位來自廣州市黃埔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微博名@冷月檢察官)給出了明確的答復:“這就是間接安樂死,不構成犯罪!
不過直到最后時刻,影片也始終沒有明確男主角對女主角的那份“安樂”到底給了沒,畫面呈現(xiàn)出來的只是一段又一段的屬于他們曾經(jīng)的幸福瞬間?吹贸,導演終究還是把希望和絕望都同時留給看這部電影的觀眾。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