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會現(xiàn)場,張國立、陳寶國等人把從九個拍攝地取來的土放入同一個瓶中,寓意天下骨肉團圓,再不分離。
2008年決定投拍,三年打磨劇本,五個月拍攝,一年多找發(fā)行。由張國立導演、主演的電視劇《原鄉(xiāng)》,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透著股艱澀味兒。但這難啃的硬骨頭,“因為有著冥冥中的責任感”,張國立最后還是做到了。
五年磨一劇,賠錢也要拍
《原鄉(xiāng)》以1987年臺灣地區(qū)宣布開放探親為背景,還原居住在眷村的老兵們因思念家鄉(xiāng),爭取回大陸探親機會的故事。張國立對這段歷史了解并不多,第一次接觸有關臺灣老兵的報告文學時,卻淚水漣漣,“眼淚一直掉,可擦干了眼淚還是要接著看!
他拉來了鄒靜之做總策劃,請《鐵齒銅牙紀曉嵐》的編劇陳文貴執(zhí)筆寫劇本,三個人還在海南開起了策劃會。但因為涉及臺灣選題,等到張國立終于拿到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批準的立項批文時,時間已過去三年。
“這類題材在大陸從沒拍過,會有收視率嗎?電視臺會看好它嗎?年輕人會不會感興趣?”一連串的問題在張國立的腦海中打轉,“圈內朋友讀了劇本,都說這部戲寫的人性、人情一定會打動人?墒,投資、回收、收視率,都是那么具體的要求。”兼任投資人的他,犯起了兩難。后來,在山西拍電影《1942》的間隙,他又看到了電視臺上播放的老兵紀錄片,“我仍被那些質樸的情感所感動,我的眼淚還會為他們流。這段歷史不應被忘記,而且還要告訴下一代人!本瓦@樣,冒著賠錢的風險,他依然做出了投拍的決定。
塑老兵群像,鄉(xiāng)愁不是煽情
“沒有時下流行的電視劇元素,不是宮斗戲,不是家斗戲,更沒有華服、偶像與青春愛情!本巹£愇馁F創(chuàng)作經(jīng)驗豐富,深知這不是一個“商業(yè)上討巧的戲”,“不過,這是大陸電視劇從來沒有講過的故事!
相關新聞:
《何所冬暖何所夏涼》發(fā)布會高甜來襲 賈乃亮王子文現(xiàn)場狂撒狗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