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微博和朋友圈里一則這樣的消息在瘋傳:交警設卡查酒駕時,發(fā)現一名司機“酒駕”,可這名司機稱自己沒有喝酒,只是開車途中吃了幾顆荔枝,民警現場調查發(fā)現情況屬實。
難道吃吃荔枝也會導致酒駕?這幾天正值世界杯,又是吃荔枝的好時節(jié),荔枝配足球,這么酸爽的享受難道要絕緣了嗎?如果不小心因為這個酒駕了,豈不是要冤死?
Let's go的小伙伴們紛紛要求建建君,替大家“求真相”,于是這樣一場實驗就出現了——
吃了1顆荔枝
瞬間數據超過酒駕標準
吃荔枝酒駕到底靠不靠譜?昨天本報做了次吃荔枝酒精測試實驗! 實驗地點:交警武林中隊;實驗工具:酒精測試儀、數十顆荔枝
實驗人員:協警楊世軍
在實驗之前,我們先對實驗人員進行了酒精測試,顯示為0。隨后,實驗分四次進行,讓楊世軍分別吃了1顆、3顆、6顆、12顆荔枝,并多次對其進行酒精測試。結果還真是有點跌碎眼鏡的節(jié)奏——
實驗一:當1顆荔枝吃進嘴巴,尚未全部入肚后,他就開始了吹氣,結果酒精測試儀馬上報警,顯示其酒精含量為0.37mg/ml。也就是說,他如果當時在開車的話,就屬于酒駕了(酒駕的標準是0.2mg/ml)。喝了口水,馬上再測,酒精含量就只有0.05mg/ml了,2分鐘后,歸0。
實驗二:吃3顆荔枝,全部入肚,酒精含量0.08mg/ml,喝過水,0.03mg/ml。3分鐘后歸0。
實驗三:吃6顆荔枝,全部入肚,酒精含量0.12mg/ml。沒喝水,3分鐘后歸0。
實驗四:吃12顆荔枝,全部入肚,酒精含量0.17mg/ml。沒喝水,1分鐘后0.08mg/ml。3分鐘后歸0。
除了荔枝
不少食物都會導致酒駕
不管測定的數據如何,首先可以肯定是,吃荔枝確實可以產生酒精含量。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其實說穿了,原理很簡單:荔枝糖分高,酶解(即發(fā)酵)后會產生酒精。而事實上,凡是高糖分的水果只要存放時間長,都可能因發(fā)酵而產生酒精,如蘋果、香蕉等。
正因為如此,很多水果都可以用來釀酒,相信不少人都喝過“蘋果酒”吧?另外,水果放的時間越長,酒精含量一般也就越高。而人體內也含有酶,也會加快水果的酶解,產生酒精。
記者昨天買的荔枝,還是比較新鮮的,所以測出的酒精含量不算很高!熬凭康母叩,還跟每個人的體質有關系!痹诂F場觀察的民警說,其實有些食物、藥物都會產生酒精,比如藿香正氣水、豆腐乳、蛋黃派等。
因荔枝被查酒駕
可以等5分鐘再測
雖然荔枝等水果、食物可導致酒駕,但真正被查處酒駕的可能性很小。
民警說,荔枝產生的酒精量小,會隨著人體呼吸、說話時揮發(fā)掉,衰減的速度會很快。在實驗中,實驗人員一直在說話,所以測出的酒精含量不是很高。無論有沒有喝水,3分鐘后就基本歸0了。一般情況下,司機不大可能吃完荔枝馬上去開車。除非邊開邊吃荔枝。
“事實上,司機有沒有喝過酒,我們大致都有判斷!泵窬f,如果確實沒喝酒,而是因為荔枝等原因產生短時的酒精,司機可以說明情況,交警會同意等5分鐘再進行檢測,所以司機其實不用為此感到擔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