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來的購物卡,消費時卻發(fā)現(xiàn)里面一分錢都沒有了。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那么你很可能遭遇了“克隆卡”詐騙。近日,南京玄武警方抓獲一名“克隆”購物卡的嫌疑男子。他花700元成本“克隆”了兩套購物卡,然后在一天之內(nèi)輾轉(zhuǎn)合肥、揚州、南京三地轉(zhuǎn)賣、消費,牟利近3萬元。目前,該男子因涉嫌詐騙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收銀員收了卡結算時發(fā)現(xiàn)卡里沒錢
1月23日上午,鎖金村派出所接到一黃金柜臺營業(yè)員張麗報案。原來,1月16日傍晚,一名男子來到柜臺挑選金飾,他戴著帽子和墨鏡。當時,張麗覺得這人很奇怪,都到店里了,還戴著墨鏡。經(jīng)過一番挑選后,男子選購了一根重達53.55克的黃金項鏈,總價16000多元。交款時,男子拿出來16張1000元面值的購物卡。
當時,張麗去購物卡客服中心查詢了一下,得知卡上是有錢的。但是,因為柜臺和購物卡中心約定的結算時間還沒到,所以張麗就收了卡以及補足的200多元現(xiàn)金,然后將金項鏈給了這名男子。1月23日,約定的結算時間到了,張麗去購物卡中心結算時,卻被告知這16張卡上一分錢都沒有。對此,張麗百思不得其解,難道那名男子會變魔術不成?
根據(jù)張麗反映的情況,民警頓時聯(lián)想到了前幾年發(fā)生的“克隆”購物卡詐騙案件。
嫌疑人利用“克隆”卡進行詐騙
作出初步判斷后,民警隨即調(diào)取了涉案購物卡的購物信息。果然,民警發(fā)現(xiàn),這16張卡從外表看和普通購物卡毫無差別,但實際上都被人復制成了“母子卡”,只要有一張卡被刷,另一張卡就作廢了,犯罪嫌疑人也正是利用這一點牟利。根據(jù)消費記錄,這16張卡在購買金項鏈的第二天,就被人分別在江寧、河西、新街口等地消費,刷光了卡里的余額。
民警隨即兵分兩路,一路對16張卡的開卡人進行調(diào)查,另一路則調(diào)查是什么人將這些卡消費掉了。民警發(fā)現(xiàn),開卡人信息都是虛假的。讓民警意外的是,消費這些卡的人并非嫌疑人,而是幾個毫不相干的人。民警介紹,此類案件的嫌疑人一般都是打時間差,他在張麗這用卡買黃金后,趁著卡內(nèi)金額還沒結算,然后再到其他地方用“子卡”進行消費,把母卡報廢掉。所以,其他地方的消費者不是嫌疑人,顯得很不正常。案件偵破陷入困境。
一日內(nèi)輾轉(zhuǎn)三地賣卡消費
在進一步核查購物卡信息后,民警獲得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線索,這16張卡分別在合肥和揚州都有查詢過的記錄。民警隨即趕赴兩地展開調(diào)查,終于通過監(jiān)控獲得了嫌疑人的真面目。經(jīng)過比對,嫌疑人的真實身份終于查明,黑龍江人高某。案發(fā)8天之后,辦案民警獲得線索,高某在黑龍江活動。但當民警趕到黑龍江時,高某又已轉(zhuǎn)到天津。民警馬不停蹄,追隨著高某的步伐,從天津又到哈爾濱再到北京。4月14日,民警終于在北京一汽配市場內(nèi)將高某抓獲。
面對民警,高某交代了自己的作案經(jīng)過。無業(yè)的高某想找致富捷徑,在網(wǎng)上看到克隆購物卡詐騙這種作案方式后,他便買了16張1000元面值的購物卡,然后找到深圳一家公司,花700元,復制了兩套卡。拿著三套卡,高某1月16日先到了合肥,將其中一套卡以9折的價格賣出。之后,他馬不停蹄地趕到揚州,以同樣的價格將第二套卡賣出。揣著最后一套卡,高某來到南京,購買了黃金項鏈。為了避免被警方追蹤,他買完項鏈后,又坐過路長途車到濟南銷贓。就這樣,高某僅僅以700元的成本,就牟利近3萬元。至此,民警心中的疑惑也解開了。高某的卡賣給卡販子后,很快又被轉(zhuǎn)手到了南京。而由于張麗并沒有和購物卡中心結算,所以卡上的錢被買到卡的人消費掉了。目前,高某因涉嫌詐騙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針對此類案件,警方提醒廣大市民,購買購物卡請到正規(guī)商家購卡處,如果和卡販子交易,則應立即將卡上錢款消費掉。(文中人物系化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