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不僅是知名的汽車品牌,還有同品牌的自行車及裝飾產品等,而且價格也不菲,每輛“寶馬”自行車售價至少萬元以上。昨天記者獲悉,因在淘寶上銷售侵權的“寶馬”自行車,通州一名網店店主的50輛侵權自行車不僅全部被工商部門沒收,店主還被處以5萬多元的高額處罰。
前不久,工商人員收到舉報稱,一家淘寶網店銷售的“寶馬”自行車便宜得太離譜。接到線索,通州工商分局執(zhí)法人員當即會同“寶馬”商標的權利人前往調查。
在通州于家務鄉(xiāng)的一個院落里,垛放著大量已經包裝好的自行車。自行車包裝箱上除了手寫的“26黑軸皮”等字樣以外,沒有任何關于商品名稱、品牌、廠名廠址等內容的信息。執(zhí)法人員打開了自行車包裝箱,包裝箱內的自行車大梁、車架等部位印有醒目的“bmw power”、“BMWL”字樣和“寶馬”商標特有的藍白色相間圖形組合。若不是仔細觀察,很容易讓人誤認為包裝箱里的就是“寶馬”品牌的自行車。
工商執(zhí)法人員共在庫房內發(fā)現50輛類似情況的自行車,經商標權利人“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現場鑒定,上述自行車都是侵權商品。
執(zhí)法人員進門檢查時,院落北側的一間平房內,5名“客服”還在淘寶網店與消費者交流。在網店頁面上涉嫌侵權的自行車,標價338元至799元不等。而據“寶馬”商標權利人介紹,目前“寶馬”自行車在國內并未授權任何一家企業(yè)進行生產,只在“寶馬”汽車4S店一條渠道對外銷售,每輛自行車的售價都不會低于萬元。
工商執(zhí)法人員找到了這家淘寶網店的店主沈某,據沈某交待,今年3月份,他曾經在天津申請一家?guī)в小皩汃R”字樣的自行車公司,但被當地工商部門駁回。隨后他就委托一家中介機構,花3000元錢在香港注冊了一家自行車公司,并委托天津市一家自行車廠為自己定牌加工自行車,至被查獲時,總共售出了20輛。工商部門做出處罰決定,沒收沈某侵權商品并罰款54392元。
在調查中工商部門還了解到,針對消費者對網店銷量很敏感的特點,沈某專門找“朋友”拍下網店的自行車,在沒有發(fā)貨的情況下確認收貨和評價。此外,沈某在銷售車鎖、車座套等自行車配件過程中,要求消費者先“拍下”一輛自行車,把價格修改為配件的價格,再讓消費者點擊確認并評價,這樣網店中自行車的銷量就會大大增加,以期望更多有從眾心理的消費者購買他們的自行車。(記者 竇紅梅 通訊員 裴新軍 張振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