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近十年的發(fā)展,廈門工學院這所充滿了青春朝氣而又沉穩(wěn)持重的大學已然躍居于福建省民辦本科高校發(fā)展?jié)摿ε琶谝幻,獲得許多令人矚目的成績。更為可貴的是,她有著“百年名校”的非凡愿景,而且正在向著這個愿景不斷踏出堅實而鏗鏘的腳步。

一、最是初心不忘 且駕長車驅馳
廈門工學院建校之初,創(chuàng)辦人李德文先生就立下明確意愿:辦公益性大學;辦一所高水平的“百年名校”。用他的話解釋,就是:為天下?lián),為國家育人。不是用辦學的手段來賺錢,而是把自己賺到的錢全部投入到神圣的教育事業(yè)之中。

秉持著這樣一顆純潔的初心,作為著名企業(yè)家的李德文先生,先后投資近20億元,在依山向海的廈門集美,建起一座規(guī)模宏大、設施齊備、條件優(yōu)越的校園,并推動著學校的各項工作從高起點出發(fā),向大目標邁進。
2016年11月,新修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規(guī)定,民辦學?梢杂袪I利與非營利兩種選擇模式,但李德文先生仍然毫不猶豫地堅持非營利性公益辦學,并且進一步加大投資,聘請高水平教師,組建強大的教師團隊;建設新的教學設施,完善教學條件;營造新的校園文化景觀;推行新的管理舉措等等,使學校日益煥發(fā)出特別的教育魅力。
這種初心的堅持,是一種巨大的精神感召;有了這樣的非凡追求,更猶如駕起精美堅固的長車,引領著廈工人沿著高衢大道,一直砥礪奮進。
二、豈止大廈林立 更召名師云集
凡是來過廈門工學院的人,都非常欣賞它的校園。藍天白云之下,海灣碧溪之旁,林立著幾十幢氣象雄渾的大廈,有序地分布著種種的教學與文化設施。樓群之間,嘉樹蔥蘢,石雕遍布;鳥語花香,琴聲悠揚;正是一處讀書的好所在。然而,正像學校的領導層所認識到的那樣:僅有漂亮的大廈,并不能謂之真正的大學,辦好一所大學,除了具備必要的物質條件之外,最關鍵的是要有大批優(yōu)秀的教師從教于這樣的校園之中。



正因為如此,這些年,廈門工學院一直特別重視優(yōu)質師資隊伍的建設,尤其是2016年以來,更是用大心思,花大代價,聘請了一大批高規(guī)格的優(yōu)秀教師。一時間,廈工校園里名師薈萃,鴻儒來往;長江學者,登壇論道;知名教授,發(fā)抒己見,形成特別的大學氣象。

比如,2016年底,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大蔣莊德教授受聘為廈門工學院雙聘院士、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開始為廈門工學院的學術研究和未來發(fā)展出謀劃策,并經(jīng)常來學校做報告、開講座,指導青年教師。以此為標志,先后有來自于全國各地大學的三十余名理工專業(yè)的知名教授,像蔡遠利、管曉宏、趙銀亮、丁寶蒼、楊清宇、田曉皋、馮良貴、張佑林、黃華燦、馬建華、王威、王加賢、劉志強、張伏生、姜德森、陳維斌、楊英杰、曹偉、劉巖民等等,或受聘為兼職教授,或加盟為全職教授,開始在這里以不同形式為學校教育貢獻力量。
2017年4月間,廈門工學院還聘任了二十余位人文社科領域的著名專家,作為新成立的國學院的兼職教授、客座教授,再加上原有的人文社科方面的知名教授如:孔德明、任力、曹明喜、王人恩、朱家麟、管典安、李子芳、陳海嘯、蘇涵等等,亦為學校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及博雅教育增添了濃郁的名師氣息。
不僅如此,廈門工學院同樣重視穩(wěn)定的青年教師隊伍的成長,強化內部激勵機制,分批派出深造學習,提高青年教師待遇,打通他們事業(yè)進升的種種通道,使得青年教師在知名教授的帶領下,逐漸成為學校教學的主力軍,成為科學研究的新生力量。
據(jù)悉,廈門工學院還有一個“百人招聘計劃”,要不斷引進知名教授與優(yōu)秀的年輕學者加盟,使優(yōu)質的教師隊伍成為實現(xiàn)“百年名校”非凡愿景的最重要保障,而前來求學的學子們,也必然能夠因此獲得精神的教益與心智的開啟。
三、謹以質量立校 教學科研并舉
有了大廈,有了名師,如何進行學校管理,如何將一切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轉化為培養(yǎng)人才的內在力量,又是所有大學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和重大難題。而在這一點上,廈門工學院的領導層不僅有著清醒的認識,而且不斷運用科學的教學管理思維,切實嚴抓教學質量,用心推動科研提升,不斷夯實著質量立校的層層基礎。
比如:學校將2017年定為“最佳質量年”,在校長蔡遠利教授的主持下,采取了一系列強化教學質量和管理質量的措施,成效正在逐步顯現(xiàn)。
又如:繼年初學校成立了6個文科研究所之后,最近又成立了智能機器人研究所等17個工科技術研究所。這些研究所的成立,為年青教師厘清科研方向,搭建研究平臺,組織協(xié)作團隊,正在有力推動著這所年輕學校的科研進展。
而當這些著眼于教師的質量要求,在工作中逐步形成實際效應的時候,廣大學子則從中獲得了巨大的福惠。他們跟著老師認真學習,跟著老師動手實驗,跟著老師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思維,從而獲得了面向社會、服務于社會的素養(yǎng)與能力。
也正因為如此,近些年,雖然大學生就業(yè)面臨著巨大的困難,而廈門工學院畢業(yè)生的就業(yè)率都在95%以上。

四、縱然側重應用 卻將文化引領
作為以工科專業(yè)為主的學校,廈門工學院自然也是以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為主體的,但是,廈門工學院卻有著不同于眾的教育理念和培養(yǎng)思路,即:以文化引領人才培養(yǎng);特別是力推以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引領人才培養(yǎng)。

首先,實施博雅教育。即借鑒世界著名大學的成功經(jīng)驗,為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思維能力、以及在將來更好地做人、更優(yōu)質地生活的基本素養(yǎng),實施系統(tǒng)化的博雅教育。包括執(zhí)行博雅教育方案,實施博雅行為管理,擴大以博雅為宗旨的校園文化影響等等,已經(jīng)取得了明顯的教育效應。

其次,不僅實行了別具一格的書院制學生教育模式,而且,在書院之中,設導師,建場所,開展各種文化內容的小團體輔導,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活動,使書院不斷展現(xiàn)著廈門工學院文化育人的豐富場景。

再次,動員所有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投入到學校的各種文化活動之中。學校設有鄭小瑛歌劇中心、音樂廳、音樂港、話劇社、廣播站、電視臺、記者團、漢服社、工程文化館等等幾十種文化團體或文化場所,每一個學生都可能接受普適性的文化熏陶,也都可以依從自己的興趣,選擇特別的文化訓練。如商學院學生張河林,偏愛話劇創(chuàng)造,組織了星辰劇社,自編自演話劇《留守的天空》,最近獲得了福建省第二屆高校學生社團嘉年華大賽金獎;又如工程坊主任張佑林教授指導學生用計算機檢驗全部的唐詩作品是否合律;還有一大批從事某一項目動手制作的學生,都獲得各種比賽中的獎勵。更為令人欣慰的是,入學時英語成績一般的學生,經(jīng)過英語系老師們幾年的辛勤輔導,近五年間,竟然在全國頂級的大學生英語競賽中獲得5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如此種種,不勝枚舉,學生們在這里收獲著奮斗之后的喜悅。

當然,廈門工學院還設有特別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機構——國學院,開設有國學大講堂、博雅論壇,并且在持續(xù)努力地建設著一個以豐富的石雕藝術為主體的校園藝術館。
如果您走進這所校園,不僅會立即融入到鳥語花香、天人合一的自然美景之中,而且,能夠感受到從每一座樓頭,每一個角落里傳來的文化氣息······
如果你留意一下校園里的海報:那邊,剛剛是陜西省秦腔劇團《西京故事》的演出;這邊,又有了福建省芳華越劇團的折子戲演出;前天,同學們剛剛聽了著名音樂指揮家鄭小瑛的音樂講座;今天,又走進劇場,欣賞管曉宏教授帶來的《藝術與科技的交匯》的精彩演出……琳瑯滿目,不一而足。
廈門工學院之所以引起人們的關注,不僅是因為她在廈門,更是因為,你如果來到這里,便會遇到他們----一個個優(yōu)秀的教師;還會遇到它們----一場場文化的盛宴。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