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鹽山縣聚農種植專業(yè)合作社農民在晾曬“渤海糧倉”示范田內收獲的玉米。 新華社發(fā)
河北日報、河北新聞網記者趙紅梅
目前我省秋收結束、糧食豐產,但由于今年玉米等主糧收購價格直線下滑,許多農民面對豐收卻高興不起來。近日,記者走訪了一些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發(fā)現他們的糧食基本不愁銷路。
種糧也要標準化
——建立一套嚴格的生產程序
盡管眼下玉米收購價偏低,普通農戶玉米出現賣難,但邯鄲市成安縣種糧大戶李波的玉米銷路卻不愁�!拔矣谩I(yè)化思維’種糧,種出的玉米品質在周邊地區(qū)數得著,產得又多,大公司直接從我這走貨。”目前他收獲的玉米已基本售完。
何為“工業(yè)化思維”種糧?李波把記者帶入他的玉米存貨場,只見金黃的玉米棒子堆滿了院子,脫粒機和烘干機開足馬力轟轟作響。
“現在的玉米剛打下來,水分比較大,一般農戶靠自然晾曬,水分控制不準確。而我這里有大型烘干機,可以根據用戶需求控制玉米水分�!�
為證明自己所言不虛,李波拿出一張玉米烘干記錄表,時間、爐膛溫度,熱風溫度、排糧轉數、出機水分、故障、備注等內容一目了然,并且表格數值記錄每半個小時一更新。
李波介紹,玉米烘干是個技術活,一樣的機器,不同人操作效果大不同。烘干的輕,水分達不到標準,烘干的重,玉米表皮就焦了。“我要求,工人每半個小時記錄對應的數值,糧庫收糧要求水分不超過15%,而一些收購企業(yè)要求水分在13.5%。做成表格,就是便于精準控制水分,不管哪個人當班,都要嚴格按照流程來操作�!�
“我做了多年建筑,形成了凡事要有流程、要有數據的習慣,目前糧食烘干已嚴格按照標準和程序進行,明年開始,大田作物的耕種全過程將實現標準化生產,糧食的品質也將有所提升�!闭f這話時,李波信心十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