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扎扎實實推進脫貧攻堅,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五年來,全省平均每年減貧100萬人左右,貧困發(fā)生率從2013年底的9.84%下降到2016年底的3.89%。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項都不能缺,一步都不能遲,讓農(nóng)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是黨中央的莊嚴承諾,是沉甸甸的政治擔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當前河北扶貧工作已進入攻堅拔寨階段,越往后越是難啃的“硬骨頭”,是“硬仗中的硬仗”。俗話說,一根稻草拋不過墻,一根木頭架不起梁,眾擎易舉,獨力難支,扶貧“攻堅拔寨”需要戮力一心,集中攻堅,需要有更多的耐心、愛心與恒心。
脫貧攻堅首先貴在精準,重在實效。習近平總書記曾形象說,扶貧不能搞“大水漫灌”,也不能搞“手榴彈炸跳蚤”。河北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基本方略,確保扶到點上。解決好“扶持誰”問題,明確五看、五不錄、六優(yōu)先貧困識別方法,扎實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建立起精準扶貧大數(shù)據(jù)平臺。到2016年底,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183.4萬人。解決好“誰來扶”問題,建立五級書記一起抓、黨政一把手負總責、部門分工負責的脫貧攻堅責任體系。解決好“怎么扶”問題,統(tǒng)籌推進“五個一批”工程,把發(fā)展生產(chǎn)扶貧作為主攻方向,把易地搬遷扶貧作為重要補充,把生態(tài)補償扶貧作為雙贏之策,把發(fā)展教育扶貧作為治本之計,把社會保障兜底扶貧作為基本防線。用“繡花”的功夫,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
其次要有一支過硬的扶貧隊伍。脫貧攻堅已經(jīng)進入到關鍵期,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在此過程中,喊大口號、好高騖遠行不通了,扶貧干部既要有敢于吃苦、敢于攻堅的勇氣,更要有望聞問切、對癥下藥的能力。截至目前河北選派2萬余名駐村干部,去年起奔赴全省最貧困的鄉(xiāng)村。對10個深度貧困縣實行“五包一”幫扶,對206個深度貧困村實行“三包一”幫扶,對貧困戶實行“一包一”幫扶。扶貧干部只有多出汗,腳上多沾泥,因地制宜多替扶貧對象規(guī)劃生活藍圖、構想長遠,及時解決脫貧過程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與群眾同甘共苦,才能真正與群眾心貼心,才能凝聚集體智慧,打贏脫貧攻堅仗。
三是扎實推進,要設個時間表,既防拖延病,又防急躁癥。脫貧不是為了一時摘帽,而是要實現(xiàn)穩(wěn)定脫貧。形勢逼人,形勢不等人,因此個別黨員干部在扶貧工作中犯了急躁病,對政策的落實不求甚解,導致項目落地打了折扣。這就要求我們制定每一項扶貧政策、落實每一個項目時,都要擲地有聲,追求效率更要追求質(zhì)量。做好頂層設計,搞好科學規(guī)劃,讓扶貧工作更務實;提高扶貧工作考核權重,嚴格跟蹤考核,讓脫貧過程更扎實;填補立法空白,推動第三方評估常態(tài)化開展,讓脫貧結(jié)果更真實。真抓實干,一步一個腳印地按照黨中央的部署規(guī)劃踐行落實,求真務實,精益求精,脫貧攻堅、全面小康才會進展得更加順暢。
脫貧攻堅,河北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70萬貧困人口穩(wěn)定脫貧、15個貧困縣摘帽出列——這是河北省今年的年度減貧目標。時間緊任務重,只有以更加振奮的精神狀態(tài)、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以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guī)的力度,咬定目標、勠力攻堅,我們就一定能叩開致富門,創(chuàng)造反貧困斗爭的人間奇跡。(魏金改)
相關新聞:
(砥礪奮進的五年)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 為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