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情最是晚涼天,
擾人被打有誰憐。
馬戲謝幕空留憶,
最該理解是老年。
列位,狗這東西,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喜歡狗的,逗狗養(yǎng)狗;不喜歡狗的,怕狗厭狗。喜歡狗的,未必都有愛心;不喜歡狗的,也未必便不善良。羊城地鐵報報道,近日,一位網友在微博上講述自己遛狗時因未拴牽引繩被鄰居暴打的過程,引發(fā)輿論熱議。

“遛狗栓繩糞便清”,這是石家莊的“市民文明10條”之一。按此對照,遛狗時不拴牽引繩顯然不合適、不文明。動物兇猛,說不定什么時候就兇相畢露,開口傷人。
面對不文明行為,就該出手暴打嗎?恐怕也同樣不合適。正如新京報評論所言,任何時候,輿論都不應該支持“將糾紛導入暴力化路徑”的傾向。否則,打人者也該被栓繩才是。
雙方都不對,都該批評、指責。如此,各打五十大板的言行,不是解決問題之道。
養(yǎng)狗成患,歸根結底,仍然是一個管理問題。遛狗不拴繩,而且被暴打,這是對管理部門的一種吁請和舉報。哪里有問題,哪里就可能有失職;哪里有失職,哪里就該完善,就該被追責。人手不夠,可以理解;信息不靈,也可以理解。問題是,管理機制何在?總不能“干多少算多少”吧?把群眾動員起來,辦法總比問題多。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應當受到保護和愛護,但應有節(jié)有度。羊城晚報報道,日前,廣州動物園動物行為展示館正式閉館。這意味著,已有24年歷史的廣州動物園馬戲表演就此謝幕。

讀完這條信息,我的第一感覺是:大可不必。只要不毆打、不虐待,動物表演有何不可?
尊重動物、保護動物,是人類的責任,從某種意義上說,保護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但,動物畢竟是動物,在以人為核心的世界,不可能一切都順著動物的性子來,何況,馬戲表演并不違法。
人與動物如何相處,可能是一個長期話題,眼下,更要緊的,是如何與老年人和諧相處。在廣場舞搶地盤、暴走團被沖撞等事件頻頻發(fā)生的當下,一條新聞讓人眼前一亮。武漢晨報報道,在多家KTV,下午時段上座率達60%以上,部分KTV甚至出現滿場的情況,而這一時段的消費者一大半為平均年齡65歲的老年人。

白天去唱KTV,便宜、安全,既豐富了自己的生活,也給商家?guī)砹巳藲,說不定哪天還會涌現出一批老年歌星。既可聯誼交友,又能愉悅身心,何樂而不為?
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特點,他們不一定缺錢,但大多都比較節(jié)儉。有時候為了購買保健品一擲千金,有時候為了圖一兩分錢的便宜不惜在超市排上大半天的隊。
分析并抓住老年人的特點,“銀發(fā)市場”商機無限!袄夏耆税滋彀鼒鯧TV”就是一個“風向標”。管理部門也應從KTV里的歌聲中,發(fā)現自己工作的短板,在養(yǎng)老服務供給側改革方面多花費一些心思。
正是:
老驥不知桑榆晚,
歌廳亮嗓激情燃。
動物兇猛需管教,
喜惡有度俱意滿。
一網觀天下,下期再見。(郭慶敏)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