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支活躍在張垣大地上隊伍被稱為“活雷鋒”。因為堅持無償救援,所需費用均由隊員分攤,僅2016年的救援就花費了15萬。多次參與國內(nèi)外大型救援以及公益活動,被人們稱為“塞外之鷹”、“新時代的雷鋒群體”、“民間110”等。曾獲得下花園區(qū)“見義勇為先進集體”、張家口市“見義勇為模范群體”、“全國119消防獎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
張家口藍天救援隊發(fā)起人和負責人是王東升。2009年,王東升和其他7位愛心驢友正式成立了張家口藍天救援隊,專業(yè)從事戶外遇險救援。他們從事著不同的職業(yè),工人、農(nóng)民、教師、企業(yè)員工、自由職業(yè)者。盡管身份不同,年齡不同,但是他們都有著共同的信念。王東升說:“我們在戶外活動中,遇到一些人員被困,成立這支隊伍,我們希望能為別人多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在王東升的電腦里,記錄了每次救援行動的時間、地點、獲救人員、參與隊員等。隨即點開,大致可以洞悉這支民間救援隊的“軌跡”:2008年參加北川災區(qū)救援,2009年參加5次蔚縣小五臺山救援,2010年參加玉樹災區(qū)救援,2013年參加雅安、廬山地震救援,2014年參加云南魯?shù)榈卣鹁仍?015年緬甸水災救援、2016年7月19日河北水災救援。
2016年12月4日早晨6時左右,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多倫縣一人落入大河口水庫中的冰窟窿中。遇難者家屬幾經(jīng)周轉,向張家口藍天救援隊求援。正要趕往秦皇島辦事的王東升立即組織救援工作,12名隊員迅速從三地出發(fā)星夜兼程千里奔波打撈遇難者。在寒冷的冰面上工作,在冰冷的水下作業(yè),最終將遇難者的遺體打撈上岸。
每一次救援都在同死神賽跑,每一次救援都在與各種困難戰(zhàn)斗。2016年10月2日,來自北京的“驢友”一行五人企圖穿越已被禁入的小五臺山保護區(qū),一名男“驢友”在被稱為“華北屋脊”小五臺山的最高峰——東臺墜崖。張家口藍天救援隊獲悉情況,立即進入救援狀態(tài),10余名隊員在寒冷的野外徹夜救援,從2日晚18時至3日晨9時,終于將墜崖男子平安送至山下。
2015年9月,王東升接到多起關于老人走失的搜尋請求,他和隊員們協(xié)商后,自籌資金,免費為老人發(fā)放黃手環(huán)。每個黃手環(huán)中有可以打開的“信息存放口”,存放印有老人專屬編號的卡片,在老人走失或發(fā)生意外情況時,救援這可以通過撥打藍天救援隊救援電話,提供老人編號,由工作人員聯(lián)系家人,幫助其回家。藍天救援隊將對老人及其家人信息進行嚴格保密,消除因佩戴“黃手環(huán)”個人信息遭泄露的隱患。
……
張家口藍天救援隊副隊長“七彩神仙”是一名普通的企業(yè)員工,2010年加入張家口藍天救援隊,是救援隊的“元老”之一,每次救援行動,他總是沖在前面。他說:“這些年來,我們有過數(shù)百次救援行動,每一次看到被救人員及其家屬高興的樣子,我都會覺得每一次付出都值了。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尋找到自身的價值,這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情�!�
女隊員“淘淘”在2013年底入隊,主要負責團隊后臺工作,信息回傳,照片整合。她說:“在藍天救援隊第一次行動是打撈溺水身亡者。我沖在救援一線拍攝照片、留下素材,等到拍照結束后才發(fā)現(xiàn)腿在不停發(fā)顫,內(nèi)心深處也是很害怕的。不過,想到那些這些年來一直在第一線,無私奉獻的隊員們,給了我把這件事情做好,繼續(xù)做下去的勇氣和決心,也會帶給我力量。”
救援隊隊員來自各行各業(yè),有工人、農(nóng)民、教師,也有政府公職人員、企業(yè)主管和個體工商戶,每當接到任務,誰有時間誰出動,誰出動誰自己承擔費用,就這樣,他們沒有絲毫猶豫,不論嚴寒酷暑,不分黑夜白晝,立即集結,火速出發(fā)。上班的利用假期去,個體老板停下生意去,家人不愿意讓冒險的編借口去……就是這樣一群人,面對大災大難,他們沖鋒在前。
相關新聞:
張家口市舉行“2017年調(diào)整企業(yè)退休人員基本養(yǎng)老金完成情況”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