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全民狂歡購物節(jié)已經(jīng)結(jié)束了,許多消費者已經(jīng)在家里滿心期待簽收自己的快件,但在這個時候,更要長個心眼,因為收到的不一定是貨物,反而可能是一個陷阱。對此,邯鄲市網(wǎng)警列出了幾種陷阱案例提醒市民要謹慎簽收。
■到付快件應格外小心
陳女士在今年雙十一后收到一個到付快遞,需支付50元貨款和6元快遞費。陳女士說:“我記得自己沒有網(wǎng)購,但想著可能是商家寄的樣品,而且金額也不大,沒多想就付錢簽收了!比欢蜷_包裹,里面的貨物讓陳女士哭笑不得,“一疊商場打折的宣傳廣告,還夾雜著醫(yī)院治療不孕不育的宣傳頁,非常無語!
對此案例,我市網(wǎng)警提醒市民:為防止遭遇陳女士的“尷尬”,請記住到付快遞防騙攻略:首先要記清自己網(wǎng)購物品中是否有到付件,如有,可在便利貼中注明貨物名稱、店鋪名稱、始發(fā)地等詳細信息,一旦收到到付件,仔細核對相關信息。如果不能確定貨物真實性,一定要驗貨后再簽收。如果“快遞員”拒絕驗貨,果斷拒收。
■手機莫輕易外借
今年雙十一后,楊女士接到一名男子的來電,自稱是某快遞公司的快遞員,因楊女士的收件地址字跡模糊,特意打電話詢問地址。楊女士也沒多想,就把地址告訴了對方。隨后,男子按照約定將包裹送到,并將一張意見單讓楊女士填寫。此時,楊女士收到快遞“總部”電話,稱快遞員送錯了地址,請快遞員回電話。男子得知后,假裝自己手機沒有信號,借用了楊女士的電話。事后,楊女士賬戶里的3萬余元不翼而飛。與楊女士有類似受騙經(jīng)歷的還有北京的唐女士,被“快遞員”以手機沒電了借用電話后,唐女士發(fā)現(xiàn)手機SIM卡沒了。緊接著,她卡里的12萬元被轉(zhuǎn)走。網(wǎng)警提醒市民:手機不能隨便借給“快遞員”,如果是在辦公地點簽收的,可讓快遞員借用座機;如果是在家里簽收,被借用手機時一定要留一個心眼,一旦快遞員有撥打電話以外的動作,立刻制止。
■提防公檢法電信詐騙
“你好,我是王警官。經(jīng)查,你寄出的快遞里有違禁品,請你配合警方工作……”今年雙十一后,顧女士因為這樣一個電話,損失了4.68萬元!對方自稱是公安局民警,并且準確地報出了顧女士的姓名,寄快遞的日期和目的地,嚴厲告知她寄的快遞里查出了“違禁品”,讓她盡快“依法處理”。信以為真的顧女士,向?qū)Ψ教峁┑摹鞍踩~戶”里匯了4.68萬元“保證金”,隨后便再也聯(lián)系不上對方了。網(wǎng)警提醒市民:“公檢法”來電稱涉嫌犯罪并要交費用,別慌,也別急著匯款,可先掛斷電話,然后查詢官方公布的號碼,重新?lián)艽,核實相關情況。
對于雙十一后的收件高峰期,我市網(wǎng)警提醒市民:快遞詐騙花樣繁多,但萬變不離其宗,無非是利用市民貪小便宜的心理,或者以犯罪、扣款等與市民切身利益相關的虛假事件相恐嚇引起市民恐慌,讓市民失去判斷力,從而步入詐騙陷阱。因此,建議市民不要貪小便宜,簽收自己明顯沒有購買過的商品;遇事要冷靜,凡是涉及要匯款的,基本上都是騙子;平時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妥善處理快遞單;如果包裹一般由家里的老人簽收,則要及時告知老人自己的網(wǎng)購信息,同時為老人普及快遞詐騙類型,防止老人受騙上當。本報記者崔志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