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衡水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微博出現(xiàn)一條消息,“0至14歲先心病農村孩子可以接受全免費治療”,這條消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很多有愛心的市民紛紛轉發(fā),希望能讓有需要的人看到?僧敾純杭议L充滿希望地撥打消息中的聯(lián)系電話,卻發(fā)現(xiàn)電話打不通。記者對此進行了核實,這條信息是假信息,至于為何有人要做這種惡作劇,就不得而知了。
多個項目救助先心病兒
社會對先心病患兒救助確實在不斷加大力度。據(jù)介紹,根據(jù)國家、省出生缺陷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先天性心臟病占新生兒出生缺陷的首位。而先天性心臟病占我省各類出生缺陷的第一位。
為貫徹落實《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工作的意見》(冀政辦函〔2012〕108號),提高全省先心病篩查率,加強對先心病患兒的早期治療,省衛(wèi)生廳決定在省兒童醫(yī)院設立“河北省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篩查診治中心”,開展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篩查和診治工作。
“河北省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篩查診治中心”已在我省多個縣市區(qū)建立,衡水市目前已有七個縣(市)開展14周歲以下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免費篩查,如需手術可以獲得相應的救助。其中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和肺動脈狹窄4種疾病均可申請“大病救助”惠民政策,再疊加申請“神華愛心項目”可實現(xiàn)零交費入院。
另外,全國各地的醫(yī)院、民政部門、紅十字會等也會不定期開展有關于先心病患兒的救助項目,根據(jù)項目的不同,要求救助對象的條件不盡相同。本報提醒先心病患兒家長,不要輕信網上、微信里的不實消息,具體可先向當?shù)蒯t(yī)院、民政局、紅十字會等單位咨詢,認真填寫申請表,以使患兒得到可靠的救治。
近期這些謠言不可信
謠言不止,辟謠不歇。一起來看看近期與我們密切相關的謠言都有哪些:
掃二維碼可交違停罰款
謠言內容
車違停在路邊,“吃”了一張罰單,罰單上有二維碼,還有文字提示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交罰款。
真相
面對違停車輛,交警執(zhí)法分為兩種。一是非現(xiàn)場執(zhí)法。交警在移動執(zhí)法過程中,發(fā)現(xiàn)車主不在車內,且車輛違法停放的情況下,交警會在現(xiàn)場用相機拍照,并開具《違法停車告知單》,目的是告知車主存在違法行為,然后交警會將現(xiàn)場照片傳回后臺審核。這時,當事人若查到自己有違法未處理,就需拿著身份證、駕駛證到違法處理室。交警違法處理部門確認、驗證違法信息準確后,才會對當事人下達《公安交通管理簡易處罰決定書》或《公安交通管理一般處罰決定書》進行處罰。二是現(xiàn)場執(zhí)法。若交警與車主面對面,且車主有違停行為,交警會當場向車主開具《公安交通管理簡易處罰決定書》或《公安交通管理一般處罰決定書》。
年薪12萬為高收入群體要加重稅收
謠言內容
年收入十二萬以上的所謂‘高收入者’將要成為下一步個稅改革中被重點調節(jié)的對象,簡單的說就是加稅,這個消息在前段時間一度遍布網絡。
真相
此觀點為誤讀,純屬謠言,12萬元不是劃分高低收入人群的界限。財稅專家也回應稱:2005年根據(jù)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個人所得稅的意見,我國建立了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自行納稅申報制度,12萬元只是2006年起自行申報的收入界限,在當時也不是劃分高低收入的標準,今后也難以成為高低收入人群劃分的標準。關于“年所得12萬元是高收入者”或“對年薪12萬元的納稅人要加稅”的說法是一種推演和誤傳。另外,在中低收入和高收入的劃分上,國際上及我國均沒有法律確定的標準,稅法上也從沒有確定過高收入的標準。我國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區(qū)收入存在差距,高收入群體和低收入群體只是相對概念,不是絕對概念。
某品牌維生素AD藥物傷害寶寶大腦
謠言內容
最近流傳的《崔玉濤不敢說的真相,伊可新等維生素AD傷害嬰兒大腦》文章,其實去年就流行了一次。作者是自稱“理工女博士”的某微信公眾號“奶寶x國”。在文章中她根據(jù)WHO的一篇文獻資料《世界衛(wèi)生組織 | 1~5月齡嬰兒補充維生素A》,然后得出“維生素A傷害寶寶大腦”的結論。謠言1:《世界衛(wèi)生組織 | 1~5月齡嬰兒補充維生素A》的政策聲明,“強烈建議不要將給1-5個月嬰兒補充維生素A作為公共衛(wèi)生干預措施”,謠言2:《世界衛(wèi)生組織 | 1~5月齡嬰兒補充維生素A》說給小月齡寶寶補充維生素A會導致囟門突出的風險顯著增高(并明確說明只要補充過一次維生素A風險就會升高)。這會傷害寶寶大腦。謠言3:維生素A是脂溶性的,會在體內累積,長久了會致癌。
真相
針對第一個,《世界衛(wèi)生組織 | 1~5月齡嬰兒補充維生素A》的原文是“不建議為減少發(fā)病和死亡,而將給1-5個月嬰兒補充維生素A作為公共衛(wèi)生干預措施”。另外,世衛(wèi)組織非常明確的認為,給1-5個月的小寶寶補充推薦劑量的維生素A(5萬單位),是安全的。針對第二個,《世界衛(wèi)生組織 | 1~5月齡嬰兒補充維生素A》的原文是:“就6月齡以下的嬰兒而言,有充足的證據(jù)表明,劑量至50,000國際單位(IU)的維生素A是安全的。急性副作用可包括囟門突出(最常報告的副作用)、嘔吐、腹瀉、食欲下降和激惹,但通常是一過性的”。在謠言里卻被理解成:只要補充過一次,就能產生問題。針對第三個,維生素A是脂溶性的,但沒有任何證據(jù)能證明“致癌”,這毫無任何依據(jù)。
闖紅燈避抓拍有“絕招”
謠言內容
近日,一條“老司機避抓拍免被罰絕招”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流傳。絕招一:紅燈亮3秒后電子眼才會開始工作,所以紅燈剛亮起時如果壓線了,直接開過去,不會被拍到;絕招二:摳掉車輛牌照第一個字母后面的小圓點,電子眼就無法對焦,也就無法拍照;絕招三:只要行駛速度低于5公里/小時或高于180公里/小時,攝像頭就無法啟動或無法拍清楚牌照。
真相
經過媒體記者咨詢交警得知:微信所傳的“絕招”不可信而且也是違法的,不想被電子眼拍到,只有一個方法,就是不違章。首先,電子眼在紅燈亮起時就會立即啟動闖紅燈抓拍系統(tǒng),不存在3秒延遲。其次,對于闖紅燈的電子監(jiān)控設備抓拍,目前采取兩種方式,一是數(shù)碼相機,二是數(shù)碼攝像機。無論是采用哪種方式抓拍,都是對停車線前后的一定區(qū)域范圍進行對焦抓拍的,由于是固定的焦距,所以,與傳說中的摳掉車牌中間的小圓點無關。最后,由于電子眼與信號燈是同步啟動的,不論車輛的速度快與慢,電子眼都會記錄下整個過程。
2016年11月1日全國啟用新交規(guī)
謠言內容
近日,一條消息在朋友圈迅速傳播,消息稱“交通新規(guī)2016年11月1日全國實行!崩锩媪_列了9條內容:1、闖紅燈,記6分、罰200元。2、酒駕,記12分且5年內不得再考取駕照。3、不系安全帶,記3分,罰200元。4、副駕不系安全帶,記1分,罰50元。5、行駛中撥打手機,記3分,罰200元。6、行駛中抽煙,記1分,罰200元。7、有意遮擋號牌,記12分,頂額處罰。8、超速駕駛,記6分。9、副駕駛有不滿14周歲乘坐的,記6分,罰300元。
真相
現(xiàn)行的交規(guī),是此前發(fā)布的《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guī)定》公安部令第139號,并沒有所謂2016年11月1日全國實行新交規(guī)的事情。謠言中的處罰規(guī)定也與事實不符,請大家不要盲目聽信網絡傳言,以訛傳訛。
火腿腸+酸奶=致癌物
謠言內容
三明治中的火腿、培根和酸奶一起食用,容易致癌!因為在加工肉制品中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碰上酸奶時,會轉變?yōu)橐环N致癌物質亞硝胺。所以在吃了加工肉制品前后1小時不宜飲用酸奶。
真相
亞硝胺是已知的強致癌物。但火腿酸奶同吃致癌一說,從營養(yǎng)學角度來講并不成立。因為,酸奶中的蛋白質含量連3%都不到,胺含量更低,而瘦肉中蛋白質含量高達將近20%,胺類物質比酸奶中的要多多了。因此,腌制肉制品中已經具備了合成致癌物的兩大原料,在腌制和儲藏過程中就能合成微量亞硝胺致癌物。所以它不需要“酸奶中的胺”來幫忙。流行病學研究證實,腌制肉制品的攝入量越高,癌癥的風險越高,這和是否喝酸奶沒關系。
塑料袋裝食材致毒
謠言內容
我們平時所用的塑料袋,很有可能也變成家庭中的健康殺手。直接用提菜回來的塑料袋包裹著蔬菜放進冰箱,將會導致‘慢性自殺’。因為五顏六色的彩色塑料袋屬于再生塑料袋,使塑料袋變得鮮艷的著色劑暗含著一種名叫苯并芘的物質,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早已將苯并芘歸在致癌物的第一組。在這塑料袋“艷麗”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毀滅你生命的“心”。增塑劑能夠從塑料袋的表面析出,而我們將通過接觸袋中的食材將其攝入到體內,對我們人體健康造成多種危害。
真相
只要符合相關的國家標準要求,在常溫下或冷藏溫度下使用食品包裝材料,其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而且從綠色、環(huán)保的角度考慮,我們提倡減少對塑料制品的使用是合理的,但從食品工業(yè)的發(fā)展及需求來說,塑料制品在提高食品的包裝質量,延長食品的保質期方面的優(yōu)勢是其他包裝材料所無法替代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