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配圖
京東回應:消費者可能被“撞庫”了
這種作案手段在網(wǎng)絡服務平臺有普遍性
8月24日下午,錢報記者聯(lián)系上了螞蟻金服,對于李小姐的遭遇,一位姓彭的工作人員立即通過后臺對用戶系統(tǒng)進行了查詢!跋到y(tǒng)記錄顯示,8月21日晚,用戶申請開通借唄,開通成功后借款4.5萬,隨后全部提現(xiàn)至本人的銀行卡……”
對于李小姐提出的借唄額度問題,這位工作人員說,開通借唄,需要用戶本人輸入支付密碼并且需要用戶本人的手機進行短信校驗,短信中會告訴用戶正在借款以及借款的金額。
記者采訪中發(fā)現(xiàn),與李小姐遇到同樣騙局的受害者不在少數(shù)。去年年初,《廣州日報》就曾報道了一位楊先生在網(wǎng)購下單不久,就接到來自“客服”電話,對方精確報出他的交易信息,不由他不信,按照“客服”的指令,22多萬元不翼而飛。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