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報業(yè)集團抗災救災和災后重建全媒體報道小分隊發(fā)自邢臺經濟開發(fā)區(qū)——
寧可影響生產 也要優(yōu)先救災
——記冀中能源抗洪救援隊
□河北日報記者 張永利 通訊員 閆麗靜
7月29日,邢臺經濟開發(fā)區(qū)景家屯村,翻斗車、鏟車等大型機械正在清淤,車身上“冀中能源抗洪救援隊”的標識格外醒目。為了盡快幫助景家屯完成“三清”,救援隊人歇車不歇,兩班輪崗,晝夜不停。我們來到這里時,主干道已基本清理完畢。
7月26日上午,邢臺市委、市政府向冀中能源集團求援,需要地面清淤機械裝備和人員幫助。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楊國占聞訊迅速安排,就近從本地的冀中股份和邢礦集團兩家子公司下屬礦廠抽調人員,組成冀中能源抗洪救援隊,并配備相應工程車輛,由集團總工程師趙慶彪帶隊趕赴災區(qū),立即展開清淤工作。
“盡管來之前我們已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但真正到了現場還是嚇了一跳!壁w慶彪說,路上的泥漿達十余厘米厚,其中夾雜著垃圾、板材,穿著膠鞋踩進去,泥漿一下子便涌進膠鞋里。有的員工由于長時間浸泡在泥漿里,皮膚出現瘙癢等過敏癥狀。
面對艱巨的清理任務,7月27日上午,救援隊向集團打報告,要求增援。楊國占再次作出批示:寧可再影響一些生產,也要優(yōu)先保障救災之需。集團又從邯鄲礦區(qū)、峰峰礦區(qū)緊急調來10余臺大型機械奔赴災區(qū)。
郭海濤是冀中能源邢臺礦的鏟車司機。7月26日7時,他與另外30余位同事一起來到景家屯,馬上投入到“三清”工作中。每天7時開工,干到次日凌晨4時,在鏟車駕駛室睡兩個半小時,7時又準時開工。幾天來,天天如此。
“看著村民遭受這么大損失,我們受點苦、受點累沒什么!惫f,只有道路通了,救災物資才能順利進村,所以,救援隊的成員們都自愿加班加點清淤泥、清路障。
51歲的郭丙瑞是救援隊伍中年齡較大的,“我們的口號是‘只有崗位,沒有單位’。眼下,我們的崗位在救災一線,就要盡一切努力干好本職工作!惫鹫f,景家屯村東、村南各有一個垃圾場,所有淤泥、垃圾都被運到這兩個垃圾場,他負責清理運來的垃圾!叭绻患皶r清理,下一批垃圾就無處倒!彼裕偸潜葎e人晚1小時吃飯。
盡管老伴三番五次打電話讓他注意身體,但51歲的郭丙瑞干活兒還是蠻拼的。在高溫悶熱的桑拿天,挖掘機駕駛室里的溫度高達40攝氏度。郭丙瑞隨身帶著解暑藥,喝了藥繼續(xù)工作。
“我們救援隊的每一位成員都像郭海濤和郭丙瑞一樣,搶險救人、服務受災群眾,展現了大型國企風范!壁w慶彪說。
點擊進入專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