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農業(yè)廳省農工辦組織專家編寫指導意見
災后田間玉米應這樣管理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曹智)7月18日到21日發(fā)生的強降雨天氣,致使局部農田出現漬澇,農作物倒伏。為做好當前抗災救災工作,日前省農業(yè)廳、省農工辦組織專家編寫了《玉米災后管理技術指導意見》印發(fā)給各市,并組織專家技術人員深入生產一線,指導農民搞好農作物田間管理,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意見指出,對出現瀝澇積水及發(fā)生受淹的田塊,及時疏通溝渠,利用或開挖排水溝,或采用機泵等設施,排除田間積水,防止玉米長時間浸泡。葉片上有大量污泥的玉米,排水時要及時清洗污泥,以增加葉片受光面積,促其盡快恢復光合能力。
已經排除田間積水的地塊或受漬害的地塊,雨后天晴,要適時進行中耕鋤劃,以便土壤散墑、改善根際環(huán)境、促進根系恢復生長,破除土壤板結。中耕時,盡量不要損傷剛長出的氣生根。對于出現倒伏的玉米植株,可視情況將植株扶正,基部圍土壓實,防止二次倒伏,促氣生根早發(fā)。
受澇漬危害的玉米,一般表現為葉片發(fā)黃,植株生長發(fā)育遲緩。災后,要及早補施速效肥,促其恢復生長。處于大喇叭口期的夏玉米,要將大喇叭口期追肥與災后施肥相結合。尚未追施穗肥的夏玉米,每畝追施尿素20-25公斤;已經追施穗肥的地塊,每畝可再追施尿素5-10公斤。
受災玉米植株生長發(fā)育不良、抵抗病蟲危害能力降低,加之災后田間濕度大、溫度高,極易誘發(fā)病蟲草害,各地要重點做好玉米螟防控工作。要加強夏玉米褐斑病、根腐病、頂腐病和春玉米大斑病等病害的防控。夏播區(qū)早春播種的春玉米,要防止雨后驟晴時青枯病的發(fā)生。
點擊進入專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