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明上河圖》火了。真跡十年來首次在故宮博物院展出,據(jù)說每天有上萬人專程趕來看畫。而在巨鹿這座小城,人們也在議論這幅畫——— 一位73歲的老太太王淑棉耗時三年時間、繡了近600萬針的十字繡巨作《清明上河圖》。
9月9日,小雨淅瀝,記者來到巨鹿縣城王淑棉老人家中,一睹她的巨作《清明上河圖》。
雖已73歲,王淑棉眼不花、耳不聾,思路清晰,口齒流利!拔夷贻p時就好做針線活兒,只是那時候條件困難,只能做些縫縫補補活兒。2011年,已經(jīng)上歲數(shù)了,孩子們也都大了,不用再操心了,看見年輕人都在繡十字繡,我就想試一試!闭l知這一試,就一發(fā)不可收拾了。
她的第一幅作品是簡單一點的《梅蘭竹菊》,沒幾天就繡完了。覺得不過癮,她就又繡了《四大美女》等人物作品,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2012年。
隨著技術(shù)的熟練,王淑棉想繡一個大家伙。平時看電視、聽廣播,她了解到《清明上河圖》是國寶級的名畫。那么自己能不能把這一名畫繡出來呢,老人想。
王淑棉就讓兒子趙偉濤上網(wǎng)查,了解到整幅十字繡《清明上河圖》有22米、6米兩種型號,從老人健康方面考慮,趙偉濤網(wǎng)購了長6米、寬0.6米型號的《清明上河圖》。因為沒有買22米的,還挨了母親好一頓埋怨。
從2012年4月開始,用王淑棉老伴兒的話來說她就開始“上班”了。她每天上午、下午分別花兩三個小時來完成她的“大工程"!拔乙荒闷疳樉,渾身舒坦,繡完這一針,還想繡下一針。別人一看6米長,想想都麻煩,我卻覺得這是一種享受。”
話雖如此,整幅作品6米的長度上有24700個方格,0.6米的寬度上有240個方格,需要用78種顏色的線,建筑物鱗次櫛比,人物眾多,就連一棵樹的樹冠上都有顏色差異,王淑棉每下針前都要認真對比。
經(jīng)過三年努力,今年4月份,她的《清明上河圖》終于完工?粗@栩栩如生的畫卷,想著它陪自己度過的每一天,王淑棉百感交集,“我都不敢相信自己能獨立完成它!”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