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昌的部分后人。
母親勤儉持家:任勞任怨樂于為公
1982年父親離休轉(zhuǎn)“戰(zhàn)”干休所,那時干休所搞“三產(chǎn)”,聘父親做管理工作。他整天忙得不著家,月底干休所發(fā)他90元補(bǔ)貼,他竟然不要。說自己閑著也是閑著,況且自己有工資,怎么能再收公家的錢呢。
父親一輩子就是如此“較真”地過來了,2007年他病逝出殯,同事去了四輛大轎子車,“父親一生為人正直,大家都認(rèn)他、尊敬他,而以往有人去世,去的同事不過一輛車而已!”
即使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父親還留下遺囑:后事要一切從簡,不能多花一分錢。
鳥隨鸞鳳飛騰遠(yuǎn),人伴賢良品自高。父親的遺囑影響到母親,所以她在臨終前,也囑咐對她的后事簡辦。事實(shí)上母親陪伴在父親身邊,這一生勤儉持家、任勞任怨、樂于為公,也給子女留下了可貴的精神財富。
子女們介紹,母親一生隨父親奔波,盡心盡力養(yǎng)育四個子女,吃在人后、干在人前,任勞任怨。早些年四個孩子身上穿的,都是母親一針一線縫的,而她自己則穿得最不像樣。子女多,家中缺錢,但她愛父親,總是留給父親較多的花銷,而自己寧愿辛苦地做些手工活,貼補(bǔ)家用。后來母親當(dāng)上了家委會主任,雖然一分錢工資都沒有,但她為公家做事沒有半點(diǎn)怠慢,常常是早出門晚歸家,無怨無悔。劉晶華說,她還記得,1966年大年初一,母親忙活著家委會的工作,當(dāng)晚10點(diǎn)鐘才回家。
母親去世后,劉文華整理衣物時發(fā)現(xiàn),孩子們給她買的新衣服,她一件都沒舍得穿,“再過兩個月就是她的90歲大壽了,可惜呀,她還是沒等到這一天!”
子女謹(jǐn)遵家訓(xùn):不做生意不管錢物
劉文華介紹,父母的晚年生活比較安逸,但也發(fā)生過“意外”。她記得,有一次她到父母家看望,敲了半天門沒人應(yīng)聲。鄰居出來告訴她:“他們?nèi)メt(yī)院了,說是生病了!”
劉文華跑到醫(yī)院才得知,父親得了急性膽囊炎,生病時給兒女打電話沒打通,他們只好自己去了醫(yī)院。劉文華說,這件事讓她十分愧疚,所以她做了一個決定,她和丈夫要與父母一起住。“我作為家中的老大,必須得帶個頭!”這一住就是24年,劉文華盡了孝。她說,盡孝之事也是受父母影響,早些年父母對爺爺就很孝順,曾經(jīng)還時;乩霞遥酵隁q大的親戚,“這些年我偶爾也回老家,代表弟弟妹妹,去看望老家的親戚!
劉晶華介紹,父親還有一個嚴(yán)格的家訓(xùn),那就是不允許自己的子女做生意,即使在單位也不能管錢管物。父親認(rèn)為,有錢容易墮落、容易違法違紀(jì)。劉家四個子女果然沒有做生意的。
不過劉晶華說,他們兄妹能做到這一點(diǎn),但因時代不同、價值觀不同,他們的下輩有人做生意了,“我的兒子是搞工程的!”
但劉晶華對兒子的要求很高,做生意可以,但絕不能掙昧心錢,尤其是不能拖欠農(nóng)民工工資。
而身為劉家的孫媳婦,面對這個家族,王佳由衷地欽佩,更慶幸自己能成為其中一員。王佳嫁入劉家已有四五年光景,平時被劉家的家風(fēng)家訓(xùn)深刻地影響著,尤其是這次見到奶奶的后事,她是真心感受到了家族的魅力所在。
王佳是公交6路車隊(duì)的副書記,在平時的工作中也彰顯著劉家的傳統(tǒng)。比如她經(jīng)常組織同事到郄馬敬老院,為那里的孤寡老人梳頭、洗腳、洗衣服。聽說,有一位老人特別喜歡聽紅歌,王佳便在工作之余學(xué)唱紅歌。那位愛聽紅歌的老人聽了她的歌,拉住她的手,叫她干孫女。
對待別的老人如此,對待自己的公婆更是盡心,所以王佳成為劉家的好孫媳好兒媳。王佳還時常在公交6路車隊(duì)講劉家的好家風(fēng),并將劉家的家風(fēng)推廣到工作上,使得公交6路車隊(duì)的司機(jī)很好地服務(wù)乘客。
相關(guān)新聞:
【綠色發(fā)展看河北】保定大力實(shí)施“綠滿太行”攻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