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壟斷,“深度競爭”比“好姿態(tài)”更重要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2014年三大運營商收入合計達1.25萬億元,利潤合計達1390億元,平均每天3.8億元。在收入如此之多的情況下,我國在網速和網費方面,都與發(fā)達國家有較大差距,在信息通信技術使用和普及水平等方面排到了全球80名左右。
其原因何在?根據(jù)經濟學理論,壟斷形成了高額利潤的同時,造成了發(fā)展的低效率。
缺乏有效的市場競爭,一直是電信行業(yè)改革滯后的重要原因。在行業(yè)內,幾家大運營商因其傳統(tǒng)市場優(yōu)勢形成壟斷,缺乏提速降費的根本動力,最多就是擺擺“姿態(tài)”。這直接導致電信市場競爭格局長期固化,運營商資費居高不下,服務和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僅僅依靠行政的力量,并不能解決問題。項立剛透露,運營商面對政府和經營方面的重重壓力,在制定方案時出現(xiàn)敷衍的情況也發(fā)生過。
這就需要打破壟斷,引入競爭。5月18日,記者致電U友等虛擬運營商,他們推出的“170”號段早已實現(xiàn)了流量跨月不清零。韓國網速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除了政府相當重視和支持,電信市場競爭激烈是非常重要的原因。韓國僅5000萬人口,卻擁有三家電信運營商,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每一家運營商都追求更快的網速和更低的價格吸引消費者。
業(yè)內人士認為,“虛擬運營商”、“固定寬帶轉售”是寬帶市場降價的關鍵因素,應讓民營資本有序、有效進入通信行業(yè),“深度競爭”比“好姿態(tài)”更為重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