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井陘縣吳家窯鄉(xiāng)彪村,有座宋金時代的千年古塔,是井陘境內僅存的古塔,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年來,65歲的村民梁計文義務守護興隆寺和千佛塔,雪天掃雪,雨天查漏,不掙一分錢,反倒義務維護出了不少錢。老人常說一句話:“千佛塔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我們就要盡心盡力地保護好,讓更多后人有機會目睹它的風采!
千年彪村有個閑不住的好人
井陘縣吳家窯鄉(xiāng)有個彪村,是個有故事的千年古村落。全村共510戶,村民1960人。據傳說,當年隋末起義軍領袖竇建德在此屯兵,竇建德深愛一姓卜的妃子,卜妃死后葬在該村,由幾名守墓人在這里繁衍生息至今,歷史上該村曾叫卜妃墓村,清代改稱為卜村。解放后,因村北邊的山村叫虎皮莊,卜村比它大三倍,于是取意三虎就叫了“彪村”。
站在村南登高觀看,彪村地形非常奇特?崴埔恢徽钩岣_的燕子,頭朝南,尾向北。村子西北有座青龍寨,山體似一條騰飛的巨龍,頭朝東,尾向西南。村子東側有一座山叫龍頭溝嶺,似一條長蛇,內有一座兔山,像長蛇盤繞著兔子。奇特的地形地貌,得到世代多種版本的傳說,用最通俗的說法是:“嘿,咱彪村風水不凡!”
今年65歲的村民梁計文,祖輩生活在彪村,兩個女兒出嫁,現(xiàn)在他與老伴、兒子、兒媳、孫子、孫女,一家六口和睦地一起住。說起梁計文,村里人都知道這是個勤快的泥瓦匠,更是個閑不住的人。除了種好自己的土地,農閑時,他總是在周邊村打工,一天也閑不住,有時給農戶壘墻,有時跟隨施工隊干活。梁計文最拿手的是把山里各種鵝卵石、碎石搭配著砌成好看的石頭墻。許多村民贊揚他巧手,稱他砌的墻牢固又耐用。老實的梁計文卻說:“不是巧手,是干的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
千佛塔井陘境內僅存古塔
井陘縣為千年古縣,境內歷史遺存豐厚,擁有數(shù)十處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及歷史文化名城(村)等,歷史上該縣還存有凌霄塔、下關塔、千佛塔等數(shù)座古塔,因歷史變遷和人為破壞,目前井陘縣僅存一座彪村的興隆寺塔。1993年7月15日,興隆寺被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興隆寺又名鴻門寺,現(xiàn)存主要建筑有正殿、東西配殿和千佛塔。正殿坐北朝南,單檐懸山布瓦頂,面闊三間,進深一間,長8.1米,寬5米,高約6米,五架梁,石砌臺基,高0.6米,保存較好。東西配房各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單檐硬山布瓦頂,五架梁,面闊8.2米,進深3.5米,保存較好。
千佛塔為磚筑仿木樓閣式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中空,通高15米。塔基為石砌方形臺基,高1.2米,周長18.4米,用方形石塊砌筑。塔身共有三層,皆為磚仿木結構,平面呈八角形,底層磚塔厚1.3米。第一層為重檐式,檐下斗拱皆粗大,拱為一斗三升,每面有2朵斗拱,各角為轉角拱,南面留有券門。門上有5個小佛龕。其它各面均設小佛龕,佛龕為梅花狀布局,自上而下第一排為五龕,第二排為四龕,共六排,有194個佛龕。第二層與第一層相仿,只是各面佛龕的排數(shù)少于第一層,其第一排為四龕,共有四排。第三層均用磚砌,無斗拱,亦無佛龕,各角有鐵制風鈴。
據《井陘縣志》記載:千佛塔第一層與塔剎為民國年間補修。塔剎由寶珠、相輪、覆缽組成。從形制結構看,該塔為宋金時代建筑,是井陘縣現(xiàn)存最完好的磚仿木結構建筑。
無怨無悔65歲村民義務守護24載
梁計文回憶,兒時與小伙伴們在塔前做游戲,玩得很高興。有的小伙伴用力往塔身上投石塊,常被大人們怒喝,“不能胡鬧,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梁計文說。多少年來,彪村人有個習慣,親戚朋友逢年過節(jié)到彪村走親訪友,幾乎都會慕名到千佛塔參觀留影,觀賞古塔雄姿。說起義務管護千佛塔一事,梁計文還是因一個夢而起。
“那是1993年一天的夜里,睡覺時我夢到一位鶴發(fā)童顏的白須老人,身穿長衫,緩步走來,笑著對我說:‘你把千佛塔管起來吧,要管好!’說完,還把一串鑰匙交到我手里!绷河嬑恼f,夢醒后他講給老伴聽,老伴認為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钡诙,梁計文把夢講給四鄰,有的鄰居說:“咱村的千佛塔是應該有人管了!边有鄰居笑道:“老梁你手巧,愛管事兒,你就管起來吧。”于是,梁計文開始了守護興隆寺和千佛塔的日子,而這一管就是24年。
說干就干,梁計文扛起掃帚和鐵鍬,開始打掃千佛塔和興隆寺周圍的環(huán)境,十幾天把磚瓦垃圾清理得干干凈凈。之后又扛來木梯子,爬上千佛塔的內層,清理蜘蛛網和攀梯。寺正殿的前墻局部傾斜,梁計文就自己動手,一人既當大工,又當小工,使用原磚重砌。
興隆寺正殿兩個窗戶,寺院大門都已腐朽,他自掏300元,兩位附近的熱心人又各掏了200元,看到有人修理村里古塔古寺,許多村民認為也應出份力,大家你出20元,我出10元,捐出錢來。梁計文買了木料,請來木匠,制作好仿古窗戶和大門,又親自動手把新窗戶和大門安裝好。看著古寺越來越干凈整潔,梁計文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梁計文想在古塔附近立個神像,他便找到本村泥塑藝人梁密書,商議立塑。梁密書也是位熱心人,兩人利用早晚空閑時間,一身土一身泥,歷時兩個多月,塑起四尊一米高的神像,立在千佛塔第一層,看上去,真是使古寺生輝。
24年來,梁計文就這樣無怨無悔,義務守護興隆寺和千佛塔。他雪天掃雪,雨天查漏,不掙一分錢,反倒倒貼不少錢。在梁計文家,有一個專用的賬本,上面記錄了這些年來部分為維護古塔花銷的費用。梁計文表示,自己掏了不少錢,但也有一些是其他村民或熱心人捐的!按蠹叶颊J為,千佛塔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要盡心盡力地保護好。讓更多后人有機會目睹古塔的風采!”
對于梁計文的行為,他老伴吳書妮也非常支持!八@是給大家做好事,花點錢算啥,我支持他干到底!眳菚堇先诵χf。
義務講解千年古塔引來四方游客
近年,石家莊周邊的許多“驢友”紛紛來參觀千佛塔。游人們都說彪村的千佛塔壯觀稀罕,紛紛用相機、攝像機拍個不停,記錄下古塔古寺的獨特風采?吹竭@么多人來參觀,梁計文心里那個樂啊。只要他在村里,就會給游客們義務講解古塔的歷史故事。
隨著對古文物的越發(fā)重視,各級部門也十分關心歷史古跡,有關單位經常來調查了解。2016年冬天,梁計文想重整一下古塔院子的地面。為了省錢,他找到之前跟著干活兒的一個老板,正好對方在村里施工,有一批石磚。梁計文講了希望為古塔周圍重新鋪磚一事,老板認為是好事,便免費送了一批磚。梁計文出力,把近百平方米的院子鋪了漂亮的石磚。
說起自己的義務守護,梁計文說:“這是千年古塔,就在自家眼前,不能看著不管,這是當村民的一份責任!笨吹接羞@么多人支持自己,梁計文說心里挺滿足的。千佛塔歷經千年風雨,塔體風化嚴重。興隆寺正殿偶爾還會漏雨。梁計文有個心愿,就是希望相關部門和熱心人能早點進行規(guī)劃,繼續(xù)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貝保護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