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河
十八世紀(jì)的維也納,是歐洲音樂氣氛最濃的城市。在顯赫貴族的客廳里,音樂表演成了一件高雅而時髦的事情。貝多芬也就常處在貴族以及有各種頭銜人物的包圍之中。
一次,在利西諾夫斯基公爵的莊園里,來了幾位尊貴的客人,卻正是侵占維也納的拿破侖手下的軍官。公爵為了取悅幾位來客,非常客氣地請求貝多芬為客人們演奏一曲,想不到,倔強的貝多芬斷然拒絕了。當(dāng)公爵由請求轉(zhuǎn)為要求的時候,貝多芬憤怒到了極點,他一聲不響,猛地推開客廳的門,在傾盆大雨中揚長而去。
回到住處,貝多芬把利西諾夫斯基公爵給他的胸章砸了個粉碎,并寫了一封信給公爵說:你之所以成為公爵,只是由于你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為貝多芬,完全是靠我自己。公爵現(xiàn)在有的是,而貝多芬只有一個。
貝多芬,只有一個,這話說得大義凜然,耿耿正氣。非是自我標(biāo)榜,而是自我尊重。貝多芬告訴人們:尊貴在于人格,人格不能扭曲,不能蹂躪。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不見風(fēng)使舵而媚俗,不低聲下氣取悅于人。應(yīng)該說,關(guān)鍵時刻的正氣,源于平時的養(yǎng)成。最令人敬佩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永遠走“正步”,不諂媚、不世俗,從容淡定、品行高潔的人。
學(xué)者季羨林先生和胡喬木是老同學(xué),胡喬木對季羨林的友情,始終有增無減。胡喬木多次走訪季羨林,奇怪的是,季羨林先生卻一次也沒有回訪過。即便如此,胡喬木有了新鮮的吃食,都不忘記給季羨林捎一點,共同分享。
平素最講禮儀的季羨林,卻“來而不往”,“什么吃的東西也沒有送給喬木過”。某年,胡喬木約季羨林到敦煌去參觀,他也婉言謝絕了。據(jù)說,胡喬木逝世后,季羨林撰文《懷念喬木》,追述他們相識、相知的往事,文章平淡從容,溫馨感人。季羨林說,兩人相處六十年,胡喬木生前,他刻意回避,胡喬木去世后,他不勝懷念。他回避的是逢迎,懷念的是真情。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這是板橋先生為《梅竹圖》所題之聯(lián)。竹,生而有節(jié),節(jié)節(jié)向上,葉則片片低垂;梅,傲霜斗雪,凌寒而發(fā),花蕊卻不仰面向上。梅竹高潔,在于操守和氣節(jié)。畫家傅抱石認為,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人是本,畫畫是表,畫畫容易做人難。“文人畫”有三層意思:一是文,看到東西要有感受;二是人,要有人格,要養(yǎng)性情;三才是畫。他說,由易入難是“鏡中花”,由難入易是“眼前花”。
傅益瑤是傅抱石先生的女兒,在做人的態(tài)度上,她始終銘記父親的話:“籠雞有食刀湯近,野鶴無糧天地寬。”追求自由而廣闊的人生境界,往往不為眼前的利益斷送前程。
民諺有云:“舉世好奉承,奉承非佳意。不知奉承者,以爾為玩戲。”淪為“精神乞丐”,只懂曲意逢迎的人,玩弄了別人,也玩弄了自己。一心取悅于人,精于看人下菜碟,在平頭百姓面前氣壯如牛,吆五喝六;在名人富豪面前卑躬屈膝,戴著面具生活。如此為人,令人不齒;如此做事,難有大成。失去了人生平實的本色,艷羨身貴、權(quán)貴、富貴,卻喪失了“心貴”,最終也會一無所得。
“你說,得活出個樣來;我說,得活出個味來�!睂W(xué)者周國平如是說:“名聲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衣裳換來換去,我還是我�!敝車降脑�,令人回味。不忘初心,堅守氣節(jié),就守住了心靈的一片藍天。直面生活,實在做人,友善而不諂媚,謙讓而不卑賤,隨心而不放蕩,平凡而不自輕,才有人生的愜意和燦爛。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