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耙手石育華在駕駛室操作耙管下放。
3月24日,黃驊港煤炭港區(qū)作業(yè)現(xiàn)場一片繁忙。遠處海域上,挖泥船神華浚2輪正在航道上準備進行疏浚作業(yè)。
神華浚2輪上,船員清理起耙時從海水里帶起的廢棄漁網(wǎng)。
“定深14米,開挖!”隨著船長李建友一聲令下,疏浚作業(yè)啟動。
輪機員龐麗軍正在檢查海水泵排出閥是否轉動正常。這些細節(jié)問題是他日常工作關注的重點。
對于海上航運而言,航道水深尤為重要。然而,受到水流、潮汐、風浪、流沙的交互影響,泥沙常會沉積在航道上。為了保障貨輪順利進出港口,疏浚航道的挖泥船,便成了名副其實的海上“清道夫”。
輪機員張國偉使用自制的擴聽器,通過聽輪船主機聲音來判斷其是否運轉正常。
作為國內最大的煤炭下水港,黃驊港煤炭港區(qū)是國家能源保供大通道上的重要一環(huán)。為保障能源供應平穩(wěn)運行,神華上航疏浚有限責任公司的挖泥船分布在黃驊港煤炭港區(qū)航道的不同區(qū)域,時刻確保航道暢通。
在大海中行駛的神華浚2輪。
據(jù)李建友介紹,神華浚2輪每天可疏浚4萬立方米的泥沙。疏浚的核心步驟是將耙管下放,然后由操耙手調節(jié)耙頭深度,把航道底部的泥沙從泥管吸入到泥艙里面。
船長李建友(左四)帶領倒班休息的船員們在船上食堂包餃子。
到達指定海域后,神華浚2輪開始拋泥作業(yè)。泥艙內的泥沙在20秒內便可傾倒一空。
“隨著氣溫逐步升高,電煤保供也將進入關鍵時期,每天進出港口的煤炭船舶會越來越多!崩罱ㄓ颜f,目前每艘挖泥船上始終保持30名員工在崗,實行倒班制,24小時疏浚作業(yè)不停歇。
河北日報記者張昊 通訊員殷實攝影報道
相關新聞: